1
中医基础理论
1.8.1.2 二、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

精气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皆是由精气构成的。天、地、日、月、水、火是由精气构成,并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如《淮南子·天文训》说:“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地之间的万物是由气化生的,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原始物质。即如《易传·系辞上》所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庄子·知北游》亦指出:“通天下一气耳。”《论衡·自然》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根据存在形式,精气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种:其中精细、弥散、肉眼难见且运动的气,为无形,正如宋·张载在《正蒙·太和》中所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而成形的、凝聚的、肉眼可见的实体,即有形。一般把弥散之气称为气,有形实体称为形,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气合而有形”,指出无形而弥散是气之常态,有形而凝聚是形之常态,人体亦是气聚而成形之体,故此《医门法律·先哲格言》说:“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二)精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精气广泛存在于宇宙之中,其充满宇宙且运行不息。宇宙中一切事物及其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

气的运动,即气机。气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四种。而升与降、聚与散,是对立相反的,但相互间保持着协调平衡,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聚与散也是精气的运动形式,宋·张载说:“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正蒙·太和》)气的升降聚散普遍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化,是指由气的运动而产生各种变化。宇宙万物在形态、功能或形式上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如《易传·系辞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

气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如无形之气与有形之物聚散转化;二是形与形的转化,如水之寒化为冰霜雨雪、热化为蒸气云雾等;三是气与气之间的转化,如天气与地气之间云雨的变化,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四是有形之体自身的变化,如植物的生长收藏、人体的生长壮老等,皆是有形之体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的气化过程。

(三)精气是万物相互作用的中介

精气运行于天地万物之间,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通过精气的中介联系作用,将天地万物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精气是其相互联系的中介。故《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气为中介,促使宇宙万物相互感应、相互联系。如磁石吸铁、乐器共鸣、日月吸引海水形成潮起潮落,以及日月、昼夜、季节、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和病理变化等,都是通过气的中介作用而实现的。

(四)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精是宇宙之气的精华部分,人类的形体和精神皆由此而生。人类是宇宙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故此《管子·内业》说:“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淮南子·天文训》说:“烦气为虫,精气为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亦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之形体由精化成,由气充盈,由神主宰,并依赖天地之气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