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席茶 茶席设计与茶道美学
1.3.4 自古茶席追求自然之趣
自古茶席追求自然之趣

茶席首重环境,就是所谓“物境”,亦即茶席的环境必须区分出宜用与不宜用。这是古人在习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古人喝茶非常讲究环境,为的是与茶性的冲淡、清和相合。若在室内,则需凉台静屋、明窗净几,若是户外,尤以野趣为好。柳宗元在《夏昼偶作》中写道:“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苏东坡的《游惠山》:“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都描绘了饮茶的野趣。明代冯可宾《茶笺·茶宜》中,提出“饮时十三宜”之说:无事、佳客、幽坐、吟咏、挥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会心、赏览、文童。明徐渭也称:“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昼清谈,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云,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由此可知,古人对于饮茶环境的讲究,简直到了“挑剔”的地步。

从唐宋以来诗人的诗文看,其时文人茶席大多设在自然环境中,和山林融为一体,追求一种野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中写道: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héng),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大自然茶席让茶人由居室内的茶席环境,转入融于自然生态的调和之中。大自然茶席包括了建筑物、植物、溪山、泉石……这些物象,都屡屡出现在诗人笔下。

刘言史《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

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

荧荧爨(cuàn)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

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chuò)指下春。

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在野泉边煮茶,敲石取火,风铛煮汤,就连薪柴也是用跌落的鸟巢,好一派古意盎然,欢乐轻松的意境。想必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梦中的天堂了吧。

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陈洪绶的《品茶图》上,更将茶席直接布置于山石之上。

画中两位幽居高士,一人坐于芭蕉叶之上,一人坐于石上,石桌上搁古琴,瓷瓶插荷花,火炉水沸新茶,文篮新索书画,两人手捧茶杯,目光深沉,有着木讷若愚、肃穆安详的神情。此图落款为:“老莲洪绶画于青藤书屋。”

品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