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妆设计
1.2.7.2 二、发式

二、发式

明代女子发式在高度上不如前面的朝代,总体偏于低矮,发髻的位置由头顶逐渐向颅后偏移,这种趋势到清代更为明显。

(1)牡丹头:是一种蓬松发髻,梳时先将头发掠至头顶,以丝带或发箍结系根部,然后将头发分成数股,分别上卷于头顶心,另以发簪绾住(图2-36)。

img38

图2-36 牡丹头

(2)杜韦娘髻:是嘉靖中乐伎杜韦娘创造的一种低小尖巧的实心髻。由于髻式实心低小,所以不易蓬松,因而一直保持其形态,是当时吴中妇人喜欢梳理的发型(图2-37)。

img39

图2-37 杜韦娘髻

(3)松鬓扁髻:明末清初汉族妇女的一种时髦发式。清叶梦珠《阅世编》称:“崇祯年间,始为松鬓扁髻,发际高郑,虎朗可数,临风栩栩,以为雅丽。”所谓“松鬓”,并不单指两鬓,实际上连额发也包括在内,给人以庄重、高雅之感(图2-38)。

img40

图2-38 松鬓扁髻

(4)头箍:明代女子开始逐渐流行起戴“头箍”的风尚。头箍亦称发箍、勒子、包头,以金属、布帛或兽皮等为之,既是妇女一种额饰,也形成了特定的发式效果。这种头箍之所以会在明代开始广为流行,一来可作为装饰,二来在冬季也兼具保暖之用(图2-39)。

img41

img42

img43

图2-39 头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