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妆设计
1.1.2.2 二、再现功能

二、再现功能

戏剧和其他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演出过程性与观众直观性的完美统一。和其他艺术相比,表演艺术既表现生活场景,又用形象来展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物的表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观众正是通过人物的外观形态和语言动作来感受人物及演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化妆具有再现功能,对表演中所要再现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四种。

1. 历史与环境的再现

戏剧、影视及其他一些表演艺术所要表现的故事,大多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生活环境。生活在这样特定时期和环境中的人物,都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欧洲16~17世纪时期的人物在头部的造型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如男性的胡须非常讲究,越是地位高、有身份的男子越是重视胡须的造型。女性也同样如此,贵族阶层极其讲究发型的样式以及装饰,受当时文艺思潮的影响,卷曲的头发样式很受贵族女性的喜爱。因此,采用特定的化妆造型,可以使演员更贴近所扮演的历史人物,符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征。又如,当我们在戏剧演出中表现欧洲18世纪的人物时,首先就会想到盛极一时的假发。虽然佩戴假发从16世纪末就开始了,但是直到18世纪才进入全盛时期,以致有人将欧洲的18世纪称为“假发时代”。

再如,在中国戏剧中表现盛唐时期的人物时,化妆造型上的高发髻、白肤色、樱桃小口、面靥以及各种形态各异的眉毛就会使观众有强烈的时代感。

同样,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笔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也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而舞台上再现的环境和人物形象也都把观众带到那个特定的年代。在曹禺先生最著名的戏剧《雷雨》中,我们可以从繁漪、周朴园、侍萍、四凤、鲁贵以及鲁大海等角色的造型上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环境特征。同样,《日出》中的陈白露、顾八奶奶、胡四、李石清等各种角色,也都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确切的造型塑造,再现了时代特征、环境特征,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在以化妆造型来再现历史和环境的创作过程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都会以不同的风格样式以及各自的视角来诠释。例如,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戏曲电影《红楼梦》、1987年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2010年李少红导演拍摄的新版《红楼梦》中,在人物的化妆造型上都采用了中国戏曲的元素,但表现的样式却大不相同,戏曲电影《红楼梦》中基本按照戏曲化妆的样式,采用电影化妆手法来表现。87版《红楼梦》的化妆风格由于受到当时港台电影的影响,呈现出与以往明显不同的创作手法,唯美的造型深受当时观众的喜欢。而最新版《红楼梦》的化妆造型,一经曝光便广受争议,但无论是褒是贬,用“戏曲贴片”作为主要化妆元素的风格还是体现了现代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反映了创作者都以各自的审美理念来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特征。

2. 身份与地位的再现

在剧情中,演员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所拥有的身份一定会在造型上有所表现。如一个知识女性,当她在家庭中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时,她所显露出来的状态更多的是女性的特征;而当她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职业角色时,很可能就会带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观众常常从人物的化妆造型中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人物的社会角色、身份地位和个性特点。例如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演员蒋雯丽所扮演的妻子是一个性格急躁、不自信、爱面子、社会地位不高的人物,为了使自己扮演的角色在造型上更贴近人物身份与个性特征,蒋雯丽坚持不化妆,使得皮肤暗淡、脸色憔悴,加上没有修饰的发型和简朴的服装,大大增加了她所扮演的角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样的事例非常多。许多优秀的演员在扮演角色的时候,都会把体现人物身份与地位放在重要位置,因为这是帮助演员完美地表现剧中人物不可忽略的关键,而他们出色的角色形象也会令观众印象深刻。

在演出中,观众习惯于根据角色的外在形象来判断人物的一切,从而展开对故事情节的合理想象。这样的理解和联想符合人的审美定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往往会影响自己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界定。虽然人与人之间会有许多个体差异,但常常会有一定的审美的共性。例如在舞台上,当我们看见一位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的男子时,就会联想到勇敢、坚强;而看到一位涂脂抹粉、发式花哨的女子时,对她身份和地位的判断往往会和不正经的职业相联系。

在化妆造型时,发型的变化与服装一样,会对人物的判断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给一位女演员设计比较规整和传统的发型,观众就会把她和良家妇女联系起来;而如果给一个男演员设计中分头而且抹着亮亮的头油的发型,观众就会把这个形象与“汉奸”联系在一起。同样,脸部化妆的形式也会影响观众对角色的不同判断。

3. 角色年龄的再现

一个人有实际的生理年龄和外表年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生理年龄相同的人在外表年龄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人的生存环境对外表的影响非常明显,从而影响到其外表年龄。例如,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白领和生活在海边的渔者,无论是皮肤的颜色还是身体的状态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又如《雷雨》中的侍萍,角色的实际年龄并不大,但是由于她的特殊经历以及生活的困苦、贫寒,使得舞台上出现的她完全是一个中老年妇女的形象。因为这样的形象符合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同样,干苦力的鲁大海与大少爷周萍的年龄相仿,但由于出身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使得人物塑造时,周萍比鲁大海显得年轻。这种年龄的差异可以通过肤色、发型和服装等来表现。

除了外部环境对人的造型产生影响外,健康状况也会对人的皮肤、骨骼、体态、体型等产生影响。例如,一个长期患病的人和一个体格健康的人,在生理年龄一样的状况下,在外表年龄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舞台上塑造人物时,应强调角色的外表年龄,这时,角色的生理年龄已经不重要,因为演员通过所扮演的角色向观众讲述事件、讲述经历、讲述生活、讲述过程时,剧中的故事、生活与工作令角色形成了特定的外表年龄,化妆造型的任务就是再现角色比较真实而合情合理的外表年龄。

4. 人物关系的再现

表演艺术的过程很多是围绕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化妆造型所塑造的人物不是完全独立的,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台词和表演中,也体现在外表造型上。例如,在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中,女主人公是一个缺少女人味的上司,她和下属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因此,她的形象是高高在上、严肃冷峻的,具体表现在:她的头发很短,配合着中性化服装,语言和肢体动作都非常缺少女性的柔美。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她和办公室里的男下属产生了恋情。这个时候,她和她的下属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同时也是恋人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开始有了变化,微微弯曲的发型显露出女性的温柔,服装也强调了女性的曲线,举止也开始变得柔和。观众在观赏影片的时候,不用听台词,光从女主角的发型变化中就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人物关系所发生的变化。造型变化会更加有利于演员的表演以及与观众之间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