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化妆设计
1.3.3.1 一、化妆

一、化妆

受当时艺术界的影响,女子美的标准是椭圆脸、尖挺的鼻、完美的圆形拱眉,唇宽与鼻齐,上下唇的比例是1∶1或2∶3。不符合理想脸部比例的女性,就不断通过涂脂抹粉为自己创造一种幻想美。妇女们把发际线尽量提高,更有甚者把眉毛剃掉,以显示她们宽阔洁净的额头,它代表着纯洁、健康和智慧。

随着印刷机的发明,面向女性的美容书籍相继出版。其中,特别畅销的一本是1582年出版的《人体化妆修饰艺术》,作者是吉恩·里鲍特,这是一位深谙女子化妆术的作者,在此书中总结了许多化妆品的配方,包括面部化妆品、沐浴用品、头发清洁护理用品等,还有制作发型的各类工具,非常专业。这本书直到17世纪仍备受爱美人士的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妆简炼而精致,并且具有一定的特点。

1. “三白+三黑+三红”原则

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妆有“三白+三黑+三红”的原则,三白是皮肤白、牙齿白、手白;三黑是眉毛黑、眼线黑、睫毛黑;三红是嘴唇、脸颊和指甲红。三红和三黑又要求化妆极其自然,而非浓重的色彩,妇女们抹白粉,涂口红,眼睑部却没有化妆,呈现出干净的眼部、面颊,唇也只是淡淡的红晕。

2. 红白妆

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的引领下,女性开始将面部皮肤涂成红白两色,苍白的脸、红润的嘴,并剃掉眉毛,去除脸上的自然黑色部分,认为这样才是华贵妇女必备的化妆术,更能衬托她们苍白的脸色。当时欧洲贵族大量使用豪华纺织面料天鹅绒,深色的天鹅绒也起到衬托肤色的作用。

3. 面具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平时特别喜欢戴一个装饰用的面具。在当时女性的意识里,面具不但可防止脸上的妆容花掉,还可以保护皮肤,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防止晒黑皮肤,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伊丽莎白一世无论出行、狩猎,还是坐在马车里都要携带一个面具。我们今天仍然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化中心威尼斯的街头看见风格各异的精美面具(图3-7)。

img56

图3-7 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