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专制母亲失败的教育


走出专制家庭教育误区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推进,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典型的专制型家庭教育模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专制型或者说控制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却还普遍存在。

1.表现形式:与“溺爱型”家庭教育的表现形式相反,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切由家长说了算,孩子无权决定自己的事。

2.产生的根源。一是几千年的封建等级制在家教领域里的余毒。。二是深知“娇儿无孝子”的危害。古训云:“玉不琢,不成器。”老一辈说:“孩子是打大的。”片面理解这些观点。奉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教育哲理。三是有的家长总是以静止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对他们总是不放心,把他们想像得那么娇嫩,弱不禁风,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一切由家长“钦定”,这是认识上的误差,还有就是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轻则呵斥,重则“竹笋炒肉丝”。这是家长个性缺陷所致。

3.对孩子的影响     

 (1)生性懦弱的孩子,则会更加胆小怕事,唯唯喏喏,没有生气,缺乏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棱角被父母的专制磨平了。他们没有安全感,成天提心吊胆,心理脆弱,如踩钢丝不知什么时候会摔下来。      

  (2)生性倔强的孩子,就会更加顽劣,不怕骂,不惧打,他们在长期的压抑中,变得冷漠,逆反心理强。在家里,与父母对着干,故意惹父母生气,或公开顶撞,或消极抵抗,充满了叛逆情绪。在外面,对他人更具攻击性,爱打好斗。在学校就骂同学,打同学。他们性格暴躁,有时还表现为虐待小动物 .

 4、走出专制教育误区。走出专制型家庭教育的误区要从个方面着手。

 首先,转变观念,摆正父母与儿女的关系。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从血缘、亲缘关系来说,是父母和儿女的关系,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关系,儿女必须尊敬、孝训、赡养父母;父母必须关爱、抚养、教育儿女。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说, 又是完全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讲究家庭民主。

 其次,建立“有事好商量”的沟通方式。以平等的身份,真诚倾听的态度,给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给孩子参与权,建议权,要允许孩子说与自己看法不同的意见。说错了也不要紧。沟通的气氛应是舒缓的,环境是宽松的。因为思想转变要有一个过程。沟通时,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家长要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也要要求孩子不要随意打断父母的话。平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任意插嘴。这不仅是与孩子沟通,也是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与人沟通。

  再次,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一点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比如: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做得好,可以再延长一点时间以资鼓励;做得不好,缩短一点时间一示处罚。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一起去旅游。户外活动最能让人放松心情,营造和谐气氛,拉近心理距离,释放心理压力,缓解彼此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