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文艺复兴
1.9.2 第二节 陶器和玻璃工艺
第二节 陶器和玻璃工艺

由于陶器和玻璃工艺颜料低廉,其工艺品的价格低且具有实用价值,自然比金银制品更符合广大市民生活的需要和对艺术品的追求,市场自然也更为广阔。因而,文艺复兴时期陶器和玻璃工艺发展迅速,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发展对下层人民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所具有的社会性的深度和广度。文艺复兴时期的陶器和玻璃工艺首先在意大利得到发展,后传到欧洲各国,并在各国形成各自特点。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陶器工艺发展最为典型的国家,其影响也最大。意大利陶器工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佛罗伦萨、锡耶纳、波伦亚和费拉拉都是著名的制陶圣地,到了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陶器通常被称为“马约利卡式陶器”。马约利卡岛是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西班牙瓦伦西亚的一种褐色釉陶曾经过这个小岛输入意大利因而得名。15世纪中至16世纪上半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陶器工艺发展的盛期,形成了以威尼斯为代表,图案带有东方风格的陶器,特别是陶盘上的图案,更是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订婚纪念日、结婚纪念日、小孩的生日等。从这些风俗图案来看,这些陶盘应多用于陈列装饰。

意大利的制陶业对欧洲,尤其是法国有很大的影响。据说法国宫廷中14世纪就已有意大利制陶工。马约利卡式陶器大约于16世纪初就传入法国,很快发展并流行,成为市民家庭的摆件和用品。例如,里昂的一个销售药品的商人就存有5 000多个陶制药罐,仅此一例,便可看出此时法国制陶业发展的盛况。如果说16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制陶业处在意大利马约利卡式陶器制造的影响之下的话,那么16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制陶业已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出现了本国著名的制陶大师贝尔纳·帕利西(Bernard Palissy,1510—1589)。帕利西对法国制陶业的贡献首先在于陶器的装饰上,以浮雕式代替了马约利卡的绘画,题材基本都是鱼、虫、贝、虾等。无疑,这些装饰图案来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细心的观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然中小生命的热爱。也许正因为如此,帕利西的陶器制品有着“田园风味的陶器”之称。米凯尔·列维甚至认为就自然的研究成果来说,帕利西“可以同培根一起列入16世纪自然科学家的行列”。他对法国制陶业的第二项贡献就是通过多次实验发明了一种很有特色的上釉技法,从而使法国出现了非常精美的上釉瓷盘。帕利西的陶瓷使用了黄、蓝、绿等颜色的透明铅釉而具有了近似瓷器的特点。

除陶器而外,文艺复兴时期的玻璃制造工艺也以意大利最为典型,玻璃制造业的中心最初为威尼斯,15、16世纪传到欧洲各国,并在各国的发展中呈现各自的特色。

意大利的玻璃工艺制品最初称为“姆拉诺式玻璃器”。这是因为它的最早产地是属于威尼斯的姆拉诺岛。威尼斯的玻璃制品最主要原料是石英砂和纯碱,用这些原料合成的玻璃称为“钠钙玻璃”。玻璃器皿的制造要经过两道烧制工序:先是成型烧制,然后在成型的器皿上绘以彩绘图案如神话故事中的各种人物,如骑士、淑女等;之后再进行第二次烧制而完成。常见的玻璃器皿主要有玻璃杯、玻璃碗、玻璃盘等,造型极为美观。还有一种作为结婚礼物的玻璃器皿,上面的彩绘是男女的胸像,华丽异常。到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许多制作者从金属工艺中得到启发,将镶嵌技术应用到了玻璃工艺中,同时玻璃本身的制造技术也不断提高,既能生产薄而透明的玻璃,又可加入不同的原料,生产出彩色玻璃,还出现了仿大理石、玛瑙的玻璃器皿和仿金属及仿陶器的玻璃器皿。器皿造型也更为多样化。以杯而言,就有鸟形、高脚型、人体型、双耳形等,这样的玻璃制品,平凡中显出高雅,实用中更具有艺术的欣赏价值,提高了玻璃制品的艺术性和品位。威尼斯的“嵌线玻璃”也称“嵌网玻璃”,更是这种高品位艺术品中的佼佼者。

意大利的玻璃制造工艺技术曾一度被威尼斯所垄断,政府以重刑惩处的法律手段保护这种垄断。但在16世纪时,无论是法国、英国、尼德兰还是德国都有了意大利玻璃制造工匠,如:英国在1550年就已有威尼斯玻璃工匠师活动的记录;德国的纽伦堡市政府在1532年宣布采用威尼斯玻璃工艺技法;等等。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无疑推动了这些国家玻璃工艺技术的发展;同时,这些国家的工匠在不断创新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例如,尼德兰和德国因地制宜地改造了制玻璃的原料,以一种钾的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原料,生产出了比威尼斯更优质的产品;德国森林地区的工匠们还生产出一种绿色的玻璃,使器皿的颜色通体呈现绿色,清雅而别致,极具欣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