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诗赋弦

诗赋弦是源于京南一代的地方剧种,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创始人为直隶宛平县朱家务村贾万全和张家务村朱广达。清光绪年间,朱贾二人既因嗜好又为谋生,兼有“戒赌同乐之意”,于是联手搞创作。朱有文才,编写剧本;贾通乐律,研究曲牌和文武场面。二人合作创编剧本四十余出,内容多属生活小戏。剧目有《老少换》、《小上坟》、《双全扫雪》、《闹酒楼》、《团圆会》等。角色行当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伴奏乐器有板胡、昆笛、三弦、大鼓、大钹、大铙、大镲等,节奏乐器为竹板。光绪十九年,朱广达与贾万全二人在朱家务村办起“诗赋弦”坐腔戏班,在本村及邻村庙会演出,以后角色又增加了老生、花脸行。文武场增加了四胡、笙等,唱腔也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曲艺的精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曲牌,声腔体系,逐步形成“诗赋弦”地方小剧种。之后相继流传到宛平县西里河、贺北、西白町、西湖林、高各庄、天宫院等村。

    光绪三十年至民国三十四年,诗赋弦进入发展和兴盛期。形成小剧种后,又流传到固安县官庄村,由第一代“诗赋弦”艺人张科、阎永奎、邓西恩等人组建了官庄“诗赋弦同乐老会”,之后,又在固安县的柏村和大辛庄等十几个村镇发展起来。

    20世纪50年代,诗赋弦由宛平、大兴、固安县,流传到涿县、房山县等地,逢年过节、集日庙会,这些地区主要演出“诗赋弦”。20世纪60年代“诗赋弦”剧种渐趋衰落,大部分戏会解散,有的改演了其他剧种。其后经历30余年的时间,截止到现在,只有固安县官庄村业余剧团坚持常年活动,有五代演员40余人,并增加女演员。常演剧目有60余出。演员多数加入了“固安县群众艺术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