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发源于京东八县,即通州、三河、蓟县、武清、平谷、香河、宁河,外加漷县一座城。最早起源于三河南部、香河东部、宝坻西部一带农村。清乾隆中叶,河北南皮县贾九堡村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又名尚志,绰号“弦子李”)从家乡逃荒到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广为流传的民歌小调“靠山调”,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增加了京东乡音,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大鼓,即京东大鼓的前身——京东怯大鼓。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青门艺人于景元(香河县后独立庄人)入津演出,在天津国民仁昌电台演唱《石兰传》时,第一次去掉“怯”字挂牌《京东大鼓》,京东大鼓既由此而得名。

    京东大鼓早期主要在农村赶庙会、赶堂会和说“乡档子”表演。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京东大鼓出现了女艺人,且大都在坤书馆演唱,知名度较高的有王佩臣等。

    京东大鼓的表演形式,最初为木板击节,后改为铁片、铜板,演唱者右手击书鼓,左手击板站立演唱,弦师三弦伴奏,后又加入扬琴等伴奏乐器。京东大鼓为板腔体,常用板式有[头板]、[二板]、[快板]、[锁板]等。常用曲调有金钩调、双柔调、双高调、拉腔、反腔、十三咳、小悲腔、大悲腔等。

    京东大鼓的书目先是只唱不说的短篇,有《瞎子逛灯》、《王二姐思夫》、《王婆骂鸡》、《下扬州》、《杨八姐游春》等43篇。后又增加了说唱相间的中篇《响马传》、《丝绒计》、《包公出世》、《海公案》、《回杯记》等23部。清末民初,进入城市书馆后发展起来的长篇大书有《大八义》、《小八义》、《刘公案》、《施公案》、《杨家将》、《呼家将》等31部。另有《两头忙》、《十三月古人名》、《四辈古》、《老虎吃猫》、《大瞎话》等书帽19篇。

    建国后,境内的曲艺工作者又创作演出了一些新书目,除配合各个时期政治宣传编写的一些短篇书目外,还移植上演了《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夺印》、《平原枪声》、《烈火金刚》等书目20余部。
    
20世纪60年代,京东大鼓在城市逐渐衰微,但在乡村仍较活跃。“文革”期间一度受到影响。20世纪70年代,京东大鼓刘派传人董湘昆以普通话革新演唱,所唱书段《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风靡一时。在京、津和东北地区广泛流传,诸多文艺宣传队及青年演员竞相效仿,遂使这种以普通话演唱的新的京东大鼓空前普及,颇受群众喜爱。

    20世纪80年代初始,京东大鼓出现复苏,代表作品是董湘昆演唱的《送女上大学》、《娶女婿》等。至今各地流传演唱的曲调均由其创作而成。2007年,京东大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