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占庭帝国通史
1.12.4.2 2.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2.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早于伊斯兰教的兴起,但是两种文化的频繁交往是在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兴起以后。伊斯兰文化随着阿拉伯军队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而形成和发展,它与被征服地区和交战民族进行广泛的接触,并吸收其他文化因素,拜占庭文化是早期伊斯兰教文化学习的对象。在阿拉伯军队占领的原拜占庭帝国领土上存在许多拜占庭文化中心,例如叙利亚的安条克、巴勒斯坦的凯撒里亚和加沙等,其中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最为重要。在这些中心,学者云集,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丰富,文化气氛浓厚,为其他城市所缺少。作为这些文化中心的新主人,阿拉伯人自然拥有接受拜占庭文化的优越条件,他们从这些文化中心开始了解到古典文化和拜占庭学术与艺术。可以说,伊斯兰教文化是在波斯、小亚细亚、拜占庭和印度诸种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8世纪前半期,阿拉伯人军事扩张受阻后,开始重视文化交往,军事对抗造成的民族和宗教对立在和平时期的文化交往中得到缓和。当时拜占庭皇帝利奥甚至允许在君士坦丁堡建立清真寺,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还致信驻克里特的埃米尔,提出尽管两个民族习俗、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不同,但应该像兄弟一样共同生活。事实上,阿拉伯人在西亚、北非地区的扩张也迫使拜占庭人认真调整其对阿拉伯人的政策,而文化渗透对拜占庭统治者来说是重要的外交工具,因此多数皇帝重视文化交往。哈里发的使节受到拜占庭王公最高规格的接待,在拜占庭朝廷外宾名册上,来自巴格达和开罗的使节排位在西欧使节之前,而拜占庭皇帝的使节也受到阿拉伯哈里发的盛情款待。在和平时期,哈里发将邀请拜占庭学者到巴格达讲学作为其文化活动的重大事件。正是这种人员往来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流。917年,拜占庭特使在巴格达受到盛大的欢迎。947年,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将精美的古希腊医学名著和罗马帝国史书的拉丁语手稿赠送给西班牙的哈里发。君士坦丁堡对伊斯兰教文化中心巴格达和科尔多瓦的文化影响持续到11世纪,在科尔多瓦70所图书馆中保存着大量来自拜占庭帝国的古代手稿。遵循“信仰知识”教义的哈里发积极支持整理和翻译古希腊罗马书籍,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作品和希波克拉底及盖伦的医书很受欢迎。在阿拔斯王朝宫廷中,有许多学者从事翻译工作,他们将古代哲学、数学和医学著作从希腊语翻译为阿拉伯语,著名的拜占庭学者大马士革的圣约翰在哈里发宫廷中生活多年,他反对毁坏圣像运动的多篇论文在此写成。哈里发公开承认拜占庭文化的辉煌,推行接受拜占庭文化的政策,哈里发瓦利德一世(Walid I,705—715年在位)曾向拜占庭皇帝提出派遣艺术家到大马士革、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为清真寺和哈里发宫殿装修镶嵌画,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王朝哈里发哈卡姆二世(Al-Hakam II,961—976年在位)也向拜占庭皇帝提出相同的请求,希望装修水平比大马士革更高,为此还派专人到拜占庭帝国学习制作镶嵌画的技术(图9-27)。此后,拜占庭皇帝将一批镶嵌画赠送给这位哈里发,君士坦丁七世一次赠送给哈里发的镶嵌画就有140幅之多。哈里发马蒙曾派多名留学生去君士坦丁堡学习自然科学,他们在著名的拜占庭数学家利奥指导下学习,回国后对发展阿拉伯科技起了重要作用。马蒙对利奥极为尊重,多次派特使前往君士坦丁堡邀请,皇帝狄奥斐卢斯闻讯,立即任命利奥为国家教授,由皇室发放特殊薪俸。马蒙则致函狄奥斐卢斯,愿以长期和平和2000金镑换取利奥在巴格达的短期讲学,上演了两国争夺人才的精彩片断。【76】

alt

图9-27 哈里发哈卡姆二世的宫廷生活

现代学者对拜占庭和阿拉伯文学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两国语言文学相互影响非常深刻,例如,阿拉伯史诗中歌颂的英雄阿布达莱,其原型可能是拜占庭史诗中的狄格尼斯·阿克利达斯,因为他们的经历和英勇无畏的英雄品质,以及史诗的表现手法都十分相像。这个形象后来又被奥斯曼土耳其文学所接受,只是英雄的名称改为赛义德·瓦塔尔·加茨。在语言方面,阿拉伯语中至今保留着许多拜占庭时代的用语。

十字军战争和西欧十字军骑士对巴尔干半岛和中东地区的破坏彻底改变了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关系,同时,由于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国家的持续衰落改变了西亚政局,遂使两种文化交往进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