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占庭帝国通史
1.12.4.1 1.对斯拉夫世界的影响
1.对斯拉夫世界的影响

拜占庭文化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斯拉夫人于6世纪进入巴尔干半岛时尚处于由原始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转变的阶段,文化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直到9世纪初,斯拉夫人国家中相对发达的保加利亚人尚无本民族文字,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化特色。他们在入侵拜占庭帝国领土的同时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极力模仿拜占庭政治和法律制度,将拜占庭皇帝和宫廷礼仪作为学习的榜样,拜占庭金银珠宝首饰和各种奢侈品则对斯拉夫贵族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9世纪中期,拜占庭文化对斯拉夫人居住区的传播进入高潮。当时,迫于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入侵威胁的摩拉维亚大公拉斯迪斯拉夫(Rastislav,846—870年在位)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图9-25),寻求军事和文化支持,希望米海尔三世派遣传教士到摩拉维亚。不久,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一世(Tsar Boris of Bulgaria,852—889年在位)也向拜占庭皇帝米海尔三世请求传教。862年,西里尔(Cyril,826—869年)和其兄弟美多德(Methodius)应邀前往传教,【72】帮助斯拉夫人建立独立教会,使用希腊字母为斯拉夫方言拼音,创造出西里尔文字,并用西里尔文字进行《新约》和古希腊著作的翻译,从而奠定斯拉夫文学的基础,西里尔文字也成为斯拉夫各民族文字的来源。这一事件在斯拉夫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斯拉夫民族文明化的开端。从此以后,斯拉夫文化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征和丰富内容的独立文化体系,拉斯迪斯拉夫和鲍里斯一世因此被后人尊为斯拉夫文化的奠基人,他们倡导的独立教会也得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承认,获得合法地位。在教会的积极组织下,斯拉夫各地建立起许多修道院、学校和教堂,斯拉夫各国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君士坦丁堡的教俗学校学习。【73】塞尔维亚人后来取代摩拉维亚人控制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并接受西里尔文字和东方基督教,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则接受西方基督教。鲍里斯一世之子西美昂一世(Simeon I of Bulgaria,893—927年在位)统治时期,保加利亚成为传播拜占庭文化的中心。西美昂一世(图9-26)本人在君士坦丁堡接受过全面教育,回国后大力支持文化事业,保护精通拜占庭艺术的艺术家。他还派遣学生专程去君士坦丁堡学习拜占庭建筑,重新建造本国首都,大量拜占庭和古希腊的书籍被翻译成为斯拉夫文字,斯拉夫人古代的口传历史第一次得到系统整理。此外,他以拜占庭为榜样,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重新建立政府机构,并确立起拜占庭式的税收制度。【74】

alt

图9-25 拉斯迪斯拉夫

alt

图9-26 西美昂一世与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一世会谈

拜占庭文化对古罗斯人的影响非常大,9世纪末前后,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的留里克王朝就与拜占庭人发生联系,并接触到先进的文化,而拜占庭传教士开始对基辅进行访问,西里尔文字也在古罗斯流传,在罗斯人正式接受基督教以前,拜占庭基督教已经在悄然改变着罗斯人多神教信奉。954年,大公伊戈尔之妻奥丽加(Olga of Kiev)皈依东正教,【75】45年后,大公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Vladimir the Great,978—1015年在位)强迫臣民全体受洗,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弗拉基米尔皈依基督教是俄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从此以后,他们采取拜占庭式政府制度,广泛接受拜占庭文化。俄罗斯的绘画艺术和建筑风格在拜占庭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拜占庭教会的思想观念逐步渗透到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俄罗斯民族语言文学则以西里尔文字为工具发展起来。

拜占庭文化在斯拉夫民族中得到认同,君士坦丁堡被东欧斯拉夫人看作是他们共同宗教和文化起源的中心。他们以拜占庭文化为基础,发展出更加粗犷、简洁的文化特点。在拜占庭帝国衰落过程中,拜占庭知识界继续发展与斯拉夫各民族的文化关系,逐步形成具有共同信仰并有别于西欧的东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