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占庭帝国通史
1.8.2.3 3.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
3.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

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是在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一世(Simeon I of Bulgaria,893—927年在位)统治时期爆发的。西美昂一世是鲍里斯一世的第三子,早年曾被其父王送往当时欧洲和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之都君士坦丁堡接受教育,就学于著名的君士坦丁堡大学。他在30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拜占庭帝国首都,对拜占庭文化有深刻的了解。893年,鲍里斯一世将他召回国,宣为太子,取代了他的哥哥弗拉基米尔(Vladimir)。893年,他任保加利亚国王。即位后,他立即全面整顿国家,强化中央集权,残酷平息了旧贵族的分裂势力,统一了保加利亚人各个派别,自封为沙皇,同时大力发展过境贸易,使保加利亚成为拜占庭帝国与欧洲以及黑海与多瑙河沿岸国家之间的商品集散地。他伺机扩张势力的活动引起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六世的警觉。为了遏制保加利亚人的发展,利奥六世一方面在经济上大做手脚,将保加利亚人的商业货站迁移到帝国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同时暗中指使地方官员处处刁难保加利亚商人;另一方面勾结新兴起的保加利亚北方强国匈牙利王国,以此牵制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一世。894年,愤怒的西美昂一世首先侵入色雷斯地区,并且大败拜占庭军队。利奥六世则命令帝国舰队将匈牙利人运过多瑙河,让野蛮凶猛的匈牙利军队大肆蹂躏保加利亚,迫使西美昂一世回军救援。最初,西美昂一世经不住匈牙利军队散兵式作战的打击,多次失利。为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他假意向拜占庭帝国求和,争取了时间,同时联合北方另一个游牧民族佩切涅格人(Pechenegs)共同打击匈牙利人,迫使后者退回多瑙河北岸并向西迁移。而后,西美昂一世(图5-7)集中兵力狠狠打击拜占庭军队,迫使拜占庭人释放所有保加利亚的战俘,并且进一步向君士坦丁堡逼近。在保加罗菲格战役(Bulgarophygon,今土耳其巴巴埃斯基)中,西美昂一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双方订立了有利于保加利亚人的和约,拜占庭人被迫割地赔款,向保加利亚人提供丰厚的年贡。

alt

图5-7 西美昂一世

但是,西美昂一世不满足这些胜利,他要统一巴尔干半岛,要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他不仅向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频频用兵,将这两个地区和阿尔巴尼亚尽行囊括在大保加利亚王国版图内,而且决心征服君士坦丁堡。为了名正言顺地成为罗马皇帝,他强迫当时摄政的大教长尼古拉斯同意他的女儿与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婚约。佐伊皇后控制政权后,拒绝并废除了这个婚约,从而导致西美昂一世于924年对君士坦丁堡的再次进攻,其兵锋直达达达尼尔海峡和科林斯地峡。新任皇帝罗曼努斯一世上台后,首先瓦解了保加利亚人与埃及法蒂玛王朝(Fatimid Caliphate)的联盟计划,而后挑拨早已对西美昂一世心怀不满的塞尔维亚人(the Serbs)起义,从后方打击保加利亚军队,迫使西美昂一世放弃对君士坦丁堡的围攻,慌忙回兵平息塞尔维亚人的叛乱。此后,罗曼努斯一世与沙皇西美昂一世之间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外交和军事周旋,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佩切涅格人、阿拉伯人和周边其他国家都卷入了这场复杂的较量。最终,西美昂一世感到精疲力尽,他认识到凭借保加利亚人的力量不可能征服拜占庭帝国,而他本人也不可能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同时,为了抵抗北方其他民族的入侵,他还需要拜占庭帝国的帮助。924年,两位皇帝在君士坦丁堡城外举行会晤,经过友好的谈判,订立和平协议,西美昂一世同意归还占领的土地,而罗曼努斯一世同意向他提供数量可观的年贡(图5-8)。第四次保加利亚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alt

图5-8 西美昂一世来到君士坦丁堡

924年的和平条约为拜占庭和保加利亚两国带来了40余年的和平,但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一纸协议对利益冲突的双方都没有约束力。就拜占庭帝国而言,只有最终解除保加利亚人威胁才能给帝国带来安宁,否则和平只是暂时的。这一历史任务是由被称作“保加利亚人屠夫”的巴西尔二世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