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占庭帝国通史
1.6.1.4 4.波斯战争
4.波斯战争

由于拜占庭国家推行的军区制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希拉克略一世得以进行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战事,即波斯战争。前此几个世纪,波斯人一直是拜占庭帝国东方边境的主要威胁,霍斯劳二世(Khosrau II,590—628年在位)统治期间(图3-3),对拜占庭人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几乎将拜占庭帝国在亚洲和埃及的势力完全赶出这些地区,其兵锋所向直指君士坦丁堡。希拉克略在稳定了皇权之后,开始进行波斯战争的准备。他首先任命两个儿子为共治皇帝留守君士坦丁堡,并指定其亲戚尼基塔斯(Niketas)为摄政王主持朝政。而后,他向教会和贵族收税,为战争筹款,并在小亚细亚建立兵站,征召勇猛善战的小亚细亚士兵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为了提高士气,他对士兵宣称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战争是神圣的战争,是消灭异族异教的神圣行动,是解救被波斯人占领地区基督教兄弟的战争。

alt

图3-3 霍斯劳二世

622年春夏之交,希拉克略从小亚细亚基地凯撒里亚城发兵,首先放弃已经被波斯人占领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置这些地区的波斯占领军于不顾,而选定两河流域源头的波斯军队作为攻击目标。当时,由波斯将领萨哈尔巴拉兹(Shahrbaraz)指挥的波斯军队已经深入到卡帕多西亚地区,霍斯劳二世随后增援督战。拜占庭军队以狄奥多西乌堡(Theodosioupolis,今土耳其埃尔祖鲁姆)为前线基地,向塞拉基尼(Sirakene,今土耳其乔鲁赫河以东)的波斯军队发起攻击,而后突然回师特拉比仲德(Trabizond,今特拉布宗),扫清了小亚细亚北方的波斯残余部队。同年,希拉克略首次攻入波斯境内,将已经侵入幼发拉底河上游拜占庭领土的波斯军队主力吸引到马库(Makou,今伊拉克马库)进行决战,并打败骄横的波斯军队,取得波斯战争第一年的重大胜利。当冬季来临时,双方停止战事,希拉克略乘船从黑海南部返回君士坦丁堡,其部下在前哨基地休整。

战争第二年的战事基本上是在波斯境内进行的。623年年初,冬季刚过春季将临,希拉克略便从君士坦丁堡赶到前线基地狄奥多西乌堡,沿高加索山脉南麓平原进军,突袭波斯玫底亚(Midia)和阿特洛巴提尼(Atropatine,今伊朗阿塞拜疆省)等里海东部地区,企图活捉霍斯劳二世。面对拜占庭军队灵活机动的突然攻击,波斯军队节节败退,霍斯劳二世仓促逃往泰西封(Ctesiphon,今巴格达附近)行宫,方躲过灾难。获胜的拜占庭军队没有进一步挺进,而是在波斯境内基罗斯河(Kyros,今库拉河)南岸的底格拉诺盖达(Tigranokerta,今阿塞拜疆境内)建立兵站,休整过冬,以待来年再战。

战争第二阶段进行得极为艰苦,拜占庭军队多次击败波斯军队,特别是在凡湖(Lake Van,今土耳其凡湖)战役中偷袭萨哈尔巴拉兹大营得手,一度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并准备大举攻入波斯内地,夺取其都城。为此,希拉克略将前线基地推进到凡湖附近的阿尔基斯(Arces,今土耳其埃尔吉什)。但是,萨哈尔巴拉兹及时调整战略,改消极防御为主动进攻,将战场重新推进到拜占庭领土。波斯军队三渡幼发拉底河,挺进托罗斯山脉,直逼小亚细亚重镇凯撒里亚(Caesarea Mazaca,今土耳其开塞利),迫使希拉克略回撤。双方在萨罗斯河(the Saros,今土耳其塞伊河)上游凯撒里亚附近决战,波斯军队再次失利,重新撤回波斯。希拉克略没有像往年那样回君士坦丁堡过冬,而是屯兵塞瓦斯第亚(Sebasteia,今土耳其锡瓦斯),一方面防备波斯人的入侵;另一方面准备来年的春季攻势。在新战略中尝到甜头的波斯军队未等拜占庭人发动攻势,便抢先沿幼发拉底河北上,绕过拜占庭重兵把守的凯撒里亚地区,从托罗斯山脉沿地中海沿海地带直扑君士坦丁堡,占领了与君士坦丁堡隔博斯普鲁斯海峡相望的迦克墩(今于斯屈达尔)。希拉克略没有慌忙回师救援,而是坚持原定的战略,让其兄弟负责防守君士坦丁堡,他本人继续在波斯境内攻城掠地,同时,不间断地派兵攻击波斯军队后援,使长途奔袭君士坦丁堡的波斯人无功而返。在3年的战略相持阶段,希拉克略终于作好了攻击波斯首都、进而最终解决波斯人入侵问题的准备。

627年,希拉克略沿底格里斯河的支流大扎卜河(Great Zab)南下,在古战场尼尼微(Ninevi)附近与波斯主力展开决战,打败霍斯劳二世亲自指挥的波斯军队,打开了通往波斯陪都泰西封的战略要道,取得了最终击败波斯人的决定性胜利(图3-4)。同年年底,拜占庭军队攻占了泰西封郊外的王宫、王家花园,兵临波斯陪都泰西封城下。次年年初,面临国破家亡的霍斯劳二世又遭到军事将领叛变的袭击。他们反对连年征战,要求立即与拜占庭帝国议和,于是将霍斯劳二世囚禁并处死于泰西封。其子卡瓦德二世(Kavadh II,628—629年在位)被军队立为国王后,立即向希拉克略提议停战议和。4月3日,双方订立和约,波斯人被迫同意割让整个亚美尼亚、交换战俘、赔款并交还从耶路撒冷抢夺的基督教圣物。波斯战争最终以拜占庭军队的胜利结束,困扰拜占庭人数百年的波斯入侵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此后,波斯国家陷入内乱和无政府状态,不久即被新兴的阿拉伯人灭亡。【30】

alt

图3-4 希拉克略率师与波斯军队决战

希拉克略在取得波斯战争胜利的同时,还对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入侵进行反击。其中,阿瓦尔人造成的威胁更加严重,他们曾与波斯人结盟,进攻君士坦丁堡,配合波斯将领萨哈尔巴拉兹的部队偷袭拜占庭帝国重镇迦克墩,从而对君士坦丁堡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只是由于守城的拜占庭部队的坚决抵抗,阿瓦尔人对君士坦丁堡的近两个月的进攻方以失败告终。在626年的反击战中,阿瓦尔人遭到惨败,其汗王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受其控制的斯拉夫、匈奴和保加利亚各部落纷纷独立。希拉克略则乘机扶植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与其部落酋长克夫拉特(Kovrat)于636年结盟,同时,批准接纳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部落定居在多瑙河南岸地区,以此阻挡其他斯拉夫人南下,将拜占庭帝国的西北部边界稳定在多瑙河一线。

希拉克略取得的军事胜利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为拜占庭帝国的胜利使波斯帝国发生内战,导致其衰败,进而彻底解决了困扰拜占庭帝国数百年的东部边患。同时,亚美尼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并入拜占庭帝国后,当地尚武好战的山民为拜占庭军队补充了大量有生力量,进而使拜占庭帝国实力增强。现代学者对希拉克略的军事才能给予很高的评价,将他说成是“自图拉真以来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堪称拜占庭的汉尼拔”。【31】应该看到,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原因除了希拉克略的军事才能外,还与拜占庭帝国军事化有直接关系。正是由于前述拜占庭帝国军区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才使拜占庭国家渡过查士丁尼时代后期的危机,逐步进入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