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占庭帝国通史
1.5.2.4 4.东哥特战争
4.东哥特战争

汪达尔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查士丁尼一世重建罗马帝国的信心,也激发了他迫不及待征服东哥特王国的欲望。535年,贝利撒留再次受命率军出征意大利,企图灭亡东哥特王国。

哥特人原为日耳曼民族一支,曾生活在里海北岸地区,4世纪末时,他们在匈奴人进攻的压力下加快向西迁徙的速度。当时,拜占庭军队几乎无法阻挡举族西迁、蜂拥而至的哥特人,皇帝狄奥多西一世认识到使用武力解决不了哥特人问题,因此采取接纳和利用蛮族的政策。他不仅接受哥特人为帝国的臣民,允许他们在帝国边境地区定居垦荒,交纳赋税,提供劳役和军队,而且在帝国军队中建立哥特人兵团,吸收哥特人担任军官,甚至担任高级军职。哥特人进入拜占庭帝国后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哥特人为拜占庭国家经济增加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大批哥特人加入拜占庭军队,也以其勇敢尚武、忠诚团结,使拜占庭军队作战力得到提高。但是,哥特人进入拜占庭帝国社会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因为定居的哥特人对帝国官员的敲诈勒索极为反感,多次举行起义,其中亚拉里克(Alaric,西哥特国王,395—410年在位)于395年率领部下发动的民族起义直接威胁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拜占庭朝野极为震惊,通过外交斡旋,说服亚拉里克继续南下希腊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而后转向西方,渡海进军意大利。5世纪时,活跃在巴尔干半岛的东哥特人在其领袖狄奥多里克(Theoderic the Great,即狄奥多里克大帝,471—526年在位)带领下,前往意大利,代表拜占庭帝国皇帝平息奥多亚塞(Odoacer,意大利第一个日耳曼蛮族国王,476—493年在位)领导下的西哥特人反叛,并在皇帝弗拉维·芝诺支持下以拉韦纳为都城建立东哥特王国(图2-10)。他们控制亚平宁半岛数十年,成为查士丁尼一世重建罗马帝国的主要障碍之一。

alt

图2-10 476年,奥多亚塞废黜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由此灭亡

查士丁尼一世故伎重演,借口为被杀害的亲拜占庭帝国的东哥特王后复仇,出兵干涉。贝利撒留再次率军作战,向西渡海,在他熟悉的西西里岛登陆,并以此岛为基地,沿意大利西海岸向北推进,首先夺取西南重镇那不勒斯(Naples),而后又攻占罗马古都。然而,贝利撒留这次军事进攻却遭到东哥特人的顽强抵抗。事实上,东哥特人不仅远比汪达尔人强大,更难以征服,而且意大利地域广阔,地势复杂,加之东哥特人熟悉拜占庭战法,时而采取流动作战方式,避免与拜占庭军队正面交锋,时而突击骚扰,消耗拜占庭军队的有生力量,使贝利撒留无法捕捉到决战的机会。特别是贝利撒留孤军深入,很快就陷入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的哥特军队的包围圈。对贝利撒留获得巨大荣誉感到嫉妒和不满的其他军队将领,乘机掣肘,在战场上行动迟缓,以种种方式拒绝与其合作,令贝利撒留孤掌难鸣,被东哥特人围困在罗马城,只是由于他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才免遭全军覆灭。在此期间,宦官出身的纳尔西斯(Narses,478—573年)利用其特殊地位多次向查士丁尼一世进谗言,诋毁贝利撒留作战不利,图谋不轨。此后,虽然查士丁尼一世以围魏救赵之计,增派拜占庭军队攻打东哥特人都城拉韦纳解了罗马之围,但是,贝利撒留清楚地认识到拜占庭军队在意大利遭遇的对手不同于汪达尔人,难以用武力彻底征服。因此,他审时度势,主张对东哥特人施行怀柔政策,并且千方百计拉拢东哥特贵族。拜占庭军队在意大利久战不决的局面迫使查士丁尼一世同意与东哥特人谈判。后者提出投降必须以贝利撒留为哥特人皇帝作为条件。贝利撒留假意同意,诱骗东哥特军队投降。但是,贝利撒留在意大利取得的成功并没有为他带来荣誉,相反却加深了查士丁尼一世对他的猜疑,返回君士坦丁堡后,受到了皇帝的冷落。他以智谋征服东哥特人非但没有得到查士丁尼一世的理解,反而成为他图谋不轨的证明。

这样,查士丁尼一世重新将地中海变为拜占庭帝国的内海,罗马帝国昔日的疆域似乎重新得到了恢复。但是,这个地中海大帝国的基础相当脆弱,被征服地区不时爆发新的起义,与波斯人订立的和约不断遭到破坏。当拜占庭与波斯两国战事再起时,受冷落在家的贝利撒留毫不犹豫地受命前往东方前线指挥作战。虽然,深受皇帝猜疑嫉妒的贝利撒留很难得到查士丁尼一世的全力支持,而且军队中趋炎附势的贵族军队和雇佣兵不服从指挥,贝利撒留仍然取得了多次胜利。544年,东哥特人再度发动起义,查士丁尼一世不得不请贝利撒留临危受命,率军出征,第二次赴意大利指挥对东哥特人的战争(图2-11)。如同他在东方前线一样,军中反对派的掣肘、皇帝的猜疑和军援的短缺使他无法施展军事才华。此后数年,他只能与东哥特人周旋,而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纳尔西斯以此为借口,再度说服查士丁尼一世以作战不力为名罢免了贝利撒留。

alt

图2-11 贝利撒留

559年,保加利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因冬季格外寒冷,举族越过结冰的多瑙河,翻越巴尔干山脉和罗多彼山脉,直下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其主力骑兵近万人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在城西60里外扎营。拜占庭帝国京畿为之震动,大批逃亡进入首都的难民带来了蛮族奸污修女和用婴儿喂养鹰犬的可怕消息,而地震造成的城墙破损尚未修复。面临迫在眉睫的危机,77岁的老迈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再度邀请赋闲在家的贝利撒留担当御敌重任。贝利撒留巨大的声望鼓舞了拜占庭军民的士气,君士坦丁堡许多年轻人立即参加守城部队,不少贵族富商也纷纷出钱招募士兵。而经验老到的贝利撒留集中财力重点装备其数百名精壮士兵。同时,他将自己的大营扎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严令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军民多建营帐,广树旗帜,夜晚到处燃起篝火和火把,挂起灯火,白天于营中搅起满天尘土,组织军民大声鼓噪,以此迷惑敌人。贝利撒留则亲率数百精兵猛烈攻击保加利亚前锋部队,使之损失400余骑兵,被迫退往马其顿地区。

随着查士丁尼一世征服西地中海事业的完成,拜占庭帝国的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他重建的帝国虽然不能与昔日罗马帝国相比,但是其疆域比他即位之初有了很大的扩展。此时,西地中海沿海地区和海上各大岛基本上被拜占庭帝国所控制,地中海似乎再次成为帝国的内海。拜占庭帝国似乎真正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荣,其疆域西起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直布罗陀海峡,东至两河流域中上游,北自多瑙河和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半岛,南抵尼罗河第二瀑布和马格里布地区,幅员广阔,地跨欧、亚、非三洲。但此时的拜占庭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大帝国如昙花一现,再现罗马帝国的光荣也很快成为过眼烟云,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