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文化地理学——点、线、面维度的文化管理研究
1.2 前言

前言

2005—2009年我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景观变迁与文化遗产方向)。历史地理学的鼻祖顾颉刚先生勉励他的弟子说“宁可劳而不获,不可不劳而获,立此存心,乃有事业可言。”我十分推崇这句话并且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亲身践行这句话。本书稿系张祖群的博士论文核心章节,受到2012年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基于文化空间因子的北京遗产旅游管理”(项目编号2012SKL027)、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课题“北京文化遗产的教育发掘与实施途径研究”(项目编号CGA12100)课题资助,是这两个课题科研成果之一。

地理是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而历史又为地理提供了第四维坐标,让它更为生动。本书研究主要分以下几章来阐述:第一章研究综述主要是空间的辨析、空间分析的三种维度、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新文化地理视角主要阐述地理学的文化转型、从文化景观透析新文化地理学、其他新文化地理学。第三章-第四章从点的角度,分别对中国传统聚落景观评价与对比,中外传统聚落对比与文化变迁,最后研究单体聚落的文化价值与旅游发展。第五章-第六章从线的角度,研究了南锣鼓巷、北锣鼓巷街巷历史街区的生与死,晋-京津冀的线路文化遗产与文化变迁,西南地区多元文明交融的线路文化景观。第七章-第八章从面的角度,主要是研究徽州区域文化的文化经济初步解读,区域文化的三种文化空间。第九章总结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辨析是否人类表层知识系统都可以绘制文化地图?研究认为:①在文化地理学转型以来,重视文化本身和身份认同,各专家学者都有从地理空间角度或者通过绘制知识地图来重新认识自我,定位人类价值取向,寻求人地关系和谐。②文化地理学理论从引进到消化,文化地理学视野从宏观走向微观,文化地理分支从断代走向区域、从单一走向多元,综合性文化地理从核心扩展到边缘的过程,体现了问题具体化、理论多元化、对象区域化、结论综合化的特征。但是最根本的认识路径是从点、线、面视角来认识空间事物,由物及人,由典型案例探讨以阐释人-地互动机理,寻求人地和谐。③从点线面角度认识新文化地理学对减少青少年文化缺失具有“补钙”的作用,它可以使我们产生内在的时空感和历史感,使我们神游于世界,不至于迷失在空虚的现实中。④人类必须科学地认识自然并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适应自然。我们质疑地理环境决定论,需要合理认识地理环境决定论,需要重新理解环境史。

本书分别从地理学的文化转型、从文化景观透析新文化地理学角度,首次在点、线、面的角度阐释了文化遗产的时空变迁与驱动机理,并且从点到线-面的角度分析不同文化遗产类型个案。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为“是否人类表层知识系统都可以绘制文化地图”的论题做了辨析,认为凡是可以书写、记录人类文化的知识,只要具有空间意义与时间尺度,均可以通过点、线、面模式加以概括分析,并寻找这种分支知识的立体图像(多媒体)表达。本书成果发表在《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业考古》、《重庆大学学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学术界》、《西北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城市管理与科技》等核心杂志。本书部分成果合计发表了11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