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心理学理论及其教学实践研究
1.3.3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任务与作用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对于任何一门科学来说都是迫切的问题。但西方学者在谈到方法论时,往往将其等同于方法,理解为具体的研究技术和手段,这反映了西方社会心理学界重实际研究、轻理论指导的传统,这种做法的弊端已日益暴露出来,“达尔文格言”说:所有的观测结果只有在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时才有意义。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对研究材料作出正确的质的分析,不可能形成正确的结论。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对于方法论问题也作过探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将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一般方法论,即哲学世界观层次。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以此为指导,社会心理学也不例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心理学来说,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的社会性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放在首位,这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专门方法论,即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应采用的专门方法论。由于社会心理学有三个来源,即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所以它的专门方法论也就是在综合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的条件下形成的。

第三个层次是具体方法,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和手段。具体方法应在一般方法论和专门方法论指导下应用,但一般方法论和专门方法论也不能取代具体方法的研究。鉴于社会心理学的三个来源,所以一般说来,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所创立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都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下面就对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观察法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觉过程。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收集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的手段。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告诫青年“不学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观察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可以获得有关社会行为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对社会情景有直接的感性认识。观察法还可以搜集用其他方法难以获取的信息。观察法也是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在理论研究过程的初期,往往要通过观察法对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方法一起形成理论假设。许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对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取得的。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在对伦敦工人聚集的贫民窟的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写成的。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和怀特的《街角社会》资料的收集也主要是采用的观察法。观察法现在有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的趋势。原因之一是实验方法的某些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而观察法可以弥补或修正实验方法的缺陷;原因之二是现代录音、摄像等技术的进步使观察法更趋向于客观、现实,运用这些技术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大量节省人力,同时,还可以避免因研究者亲自观察带来的倾向性问题。

观察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按观察的程序化程度可分为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结构观察是事先对观察的范围、内容以及记录方法等具有详细规定的观察,其观察结果通常可以像问卷调查结果那样进行定量的处理和分析。非结构观察并不要求观察者专注于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特征,在观察中也不期待着这种行为出现,其观察结果通常只是从定性的角度用来描述所研究对象的行为。

第二,按观察地点和组织条件可分为实地观察和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室观察通常是在装有透镜、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实验室进行,有时也可在经过一定控制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第三,按观察的进行是否有规律性可分为系统观察和随即观察。

第四,按观察者的立场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亲自投身到所观察的社会现象或社会生活中去,如到工厂、农村边参加劳动边进行观察就属于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实验室观察就是典型的非参与观察,在汽车站附近的楼房内观察车站排队候车人的行为也属于非参与观察。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一切会干扰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情况下,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应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当研究者决定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的时候,他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决定一种特定的因素,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会影响社会行为的某些方面。为了找出答案,研究者就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步骤。如,首先对该因素进行系统的操作;其次,决定这些变化是否对于研究中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有某种影响。其核心的问题是,如果变化的因素确实有影响,那么受其不同影响的个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这里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变量。所谓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一类是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另一类是因变量,或称非独立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行为反应。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因果关系,也可能是一种相关关系。

成功实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随机抽样和随机分配。根据这一原则,每一个参加实验的被试,都必须有同样的机会来经历自变量的每一种变化。如果被试不是随机被分配到各个小组,就很难确定他们行为的变化是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还是由于自变量变化所致,或者由于两者的共同作用。第二个条件是尽量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由于在自变量外,所有其他的因素,也都可能对被试的行为产生影响,所以就要保持其他因素的稳定。好的研究应该尽量避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干扰,尽量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主要有: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和模拟实验。

(三)调查法

调查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拟定一系列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要求他们做出回答,然后整理所获得的资料,从中得出结论或结果。

调查法可分为两种。一是访谈法,另一是问卷法。访谈法是研究者亲自访问被调查者,向他们直接提问,并对回答做出记录,进而分析处理以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法则是以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问,让他们回答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采用调查法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注意研究范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些问题。所提问题应是能反映所要研究的对象的要求,即要有效度。同时提问的方式、语气、用词等要恰当,不应给被调查者以暗示,也不能过于直接和理论化。二是要注意对被调查的对象的取样问题。科学的取样,才能保证结果的代表性。

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可以同时进行大面积的研究;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其缺点主要在于准确性较差,因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使用问卷法进行调查时,这种缺点更为明显。

(四)档案法

档案法也称档案分析法。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和分析各种档案材料,来研究或揭示某种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档案法是调查法的特殊形式。特殊于它不是对现在的人员进行调查,而是利用现存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用以研究的档案材料范围极广,它包括个人作品(如信件、传记等)、档案记录、报刊文章、电视报导、统计资料等凡是与研究有关的资料。由于这些资料当初不是为了专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而准备的,所以用它们来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必须加以专门的整理分析。

档案法的主要措施是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其优点是:第一,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时间内和较广阔的空间中考虑假设。有些记录可以追溯到上百年前以至更长时间,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做到的;第二,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背景中去检验假设,提高了研究的有效性;第三,由于不直接面对被研究者,所以可以避免被试者偏差。

档案法的缺点是:第一,它是相关性研究,难于做出因果判断,比如,前述中库钦斯基的研究,将犯罪率下降归因于色情文学开禁,无论将研究推论建立得多么完善,都会让人想到是一件冒险的事情;第二,受现有材料的局限,而且材料的准确可靠性难以确定(获得完整、客观的材料本身也是问题,因为,档案材料本身也是由人来编写的,编写过程中可能参入个人偏见的成分);第三,从档案材料中找出有关研究课题的东西,需要研究者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能力。

(五)跨文化研究法

所谓跨文化研究,就是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跨文化研究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家利用这一方法,比较和分析了许多不同的民族部落和文化群体,考察他们特殊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和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社会心理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丰富和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于人的社会行为的理解,由此而建立的文化与人格理论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社会心理学应用了跨文化研究的方法可以保证其研究结果具有更大的普遍性,还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社会中同样的变量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不同的。跨文化研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现场考察

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部落的现场考察是跨文化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文化人类学家获得信息资料和经验的重要来源。在跨文化研究的现场考察中应用到许多前面讲过的具体技术,如观察、抽样调查等。但对文化人类学家来说,现场考察还意味着一种深刻的经验。由于考察的深入,这种方法只能用于进行小群体的研究,将小群体作为整体的一个缩影,通过深入的调查分析,以达到对这一文化模式的彻底理解。

2.心理测验

这种方法是指对不同民族和地区中的人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测验,以确定文化与人格以及文化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所用的心理测验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罗厦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使用心理测验可以比较简便地获得某些资料,但我们必须谨慎地使用它们。

3.对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的分析

这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文化内容。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不同的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它们往往与该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的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常常成为这个社会特定的象征和符号,还代表了一个社会中典型的社会心理状态。所以,对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的分析无论对人类学还是对社会心理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一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和态度,就蕴含在这个社会的民俗之中。分析一个族群的民俗是了解他们的人格倾向、行为特征及价值观和态度的重要途径。另外,一个族群的艺术和神话传说是该族群的生活和劳动的真实反映。因此,通过对一个社会的艺术和神话传说的研究,同样也可以洞悉他们的人格倾向和行为特征。所以在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非常关心被调查民族的民俗、艺术和神话传说的特点,以探索人类行为活动的规律。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既有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等母学科的影响,也体现在其本身提出的一系列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与观点,逐步建构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把社会心理学理解为一门缺乏理论根基的学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社会心理学家考虑的问题,往往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任何人都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一个通俗的社会心理学家。但是,应该看到,社会心理学是对社会生活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人、他人和群体的本质思考,是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思考,完全不同于个体的经验和生活常识。有鉴于此,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心理学需要研究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了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社会情境与社会文化怎样对个体心理发生作用,个体又如何反作用于这种影响?即宏观的社会结构、组织和群体是怎样通过微观的个人环境,从而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施加影响?个体又是通过什么过程和机制把这种影响内化为个人特质?只有深入揭示在社会环境中“个体——人际——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才能够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

社会心理学需要着重理解社会行为和思想的根本原因。他人的行动和特征会对个体带来什么影响?排队购物时的插队、恋爱双方的冲突,都可能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思想,甚至交往者的外貌和长相也会使个体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自我和他人的印象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交往对象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交往效果,其中个体的认知、评价和情境因素发挥了什么作用?有效的沟通又需要什么条件?朋友约会迟到,会使对方感到不快,但不同的解释又会由认知失调转向认知平衡,这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建构。社会行为的背景因素,如物理世界的温度、气候和噪声,精神世界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文化认同感等,对社会行为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无中介变量?其内部心理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给予一个恰当的解释。

一句话,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在于,必须根据现实生活建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论能够很好地理解、预测和控制个体的社会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如果说社会心理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造成了人们对社会心理学理论性的怀疑,但同时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应用的天赐良机。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烈耶娃(1984)就认为,“在社会心理学中,应用工作方面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基础研究。”毫无疑问,社会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实生活,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服务。

从社会心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不仅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导源于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在日后的发展中都直接从这种需要中获得动力。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导致了“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工人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与生产效率有密切关系;20世纪3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萧条、动荡,导致了对社会舆论、流言与谣言、种族关系和价值冲突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专制、信仰、偏见、态度和态度改变、民族性格和领导方式等成为研究的重点;20世纪50年代社会和经济平稳发展,促使社会心理学把研究的触角伸到了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20世纪60年代把环境、拥挤、心理健康、种族歧视等摆到了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所有这一切既成就了社会心理学的繁荣景象,也使它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今天,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社会心理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提倡多学科之间的协作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宜提倡多学科之间的协作。社会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心理等众多因素的制约,社会心理学仅是考察这个因素群中的心理因素。如果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简单归结为社会心理原因,奢望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加以解决,这是不妥当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社会中重大问题的解决,社会心理学要联合政治学、管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协同作战。其中,社会心理学要利用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着重研究该问题的心理方面,开展实证研究与定量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定量研究基础上得出定性结论,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社会心理学依据,并作为制定解决方案时的科学依据之一。

2.要强调适合国情、注重社会效益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要强调适合国情、注重社会效益。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时,必须从现实的可能性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即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或中国化,将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与民族特征融入社会心理学,确立中国人自己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这里包括三层含义:(1)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反省和批判,(2)中国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建立,(3)解决中国社会特有的社会心理问题。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与研究经验,固然可以借鉴和吸取,但不能盲目搬用,代替自己的研究。不加辨别地直接引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论指导现实生活,从理论上说是错误的,运用于实践则是有害的。因此,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现实生活开展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是有局限的,对于解决诸如民族问题、犯罪问题、失业问题、环境问题、贫困家庭问题、农民工进城问题等重大社会问题时,应该承认,社会心理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研究结果是背景性的,更多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而不是直接服务。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衡量,不能仅着眼于经济效益,而更应注重社会效益,使社会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社会化进程有所加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团结与合作成为主流;群体的内聚力增强,领导水平和领导者威信更上一层楼。我们相信,个体、人际和群体的和谐发展,其间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无法用具体数字来计算的。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作用

社会心理学既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这门学科必然就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由生活的常识向生活的理论过渡,由通俗的社会心理学家向科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的转化上。即在宏观上,不断适应这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社会(2009年5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社论“为未知做好准备”,呼吁科学界要充分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在微观上,从认识自己开始,不断理解他人和群体,最终融入社会和生活。

(一)个体认识自我的“教科书”

自我知觉,认识自己,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不但导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而且与哲学、人格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生物学等其他许多学科有密切联系。研究社会心理学,可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掌握认识自我的技能、技巧,更好地了解自己心态的形成和行为的机制,了解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执行自己的社会职能,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决策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己在社会转型时期和信息化、互联网时代的心理承受能力,实现自我内部主我与客我的和谐。在这里,社会化和社会角色的理论、动机和人格的概念、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以及社会情绪和言语的表达规则,将给认识自我提供诸多帮助。

(二)理解他人和群体的“教科书”

个体都生活在社会中,每时每刻都要与他人、群体打交道。但是,有的人能说会道、左右逢源,有的人则是木讷呆板、处处碰壁,不善于与人相处,且经常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交际学”,对于理解他人与群体、正确与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论、评价的标准和相处的原则。社会认知的原理、印象的形成、偏见的产生、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人际冲突与人际吸引、恋爱婚姻和亲密关系,这些知识将会昭示待人处世的道理。特别是目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的团队精神,已成为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研究社会心理学确有必要,且不失其现实意义。当恋爱和结婚时,恋爱的过程,爱情和友谊的关系,妻子和丈夫的角色扮演,讨人喜欢的技巧,以及调适夫妻关系等,社会心理学都能提供指导性答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社会心理学实在不失为一部有效的人际交往指南。

(三)融入社会和生活的“教科书”

社会和生活是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诚如一首歌中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是,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体把握“外面的精彩世界”,即有效地融入社会公共生活。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学作为一种知识背景,帮助个体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范围广阔的社会生活,使个体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行为的视角更符合社会生活现实。这便是社会影响或社会相互作用的原理。其中,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是进入社会生活的“门票”,认识攻击性行为是减少冲突和纠纷的“秘密武器”。在此基础上,群体的竞争与合作,群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同一性,群体和社会对个体的有效影响就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也能正确对待社会上的舆论、流言、谣言和时尚现象。总之,离开了社会心理学的具体成果,诸如社会变迁、文化认同、阶级形成、舆论影响等,许多问题便难以解释或解释不全面。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知识,个体可以在任何社会情境下,以不变应万变,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

总之,人类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是极其复杂的,而经验的总结和常识的概括毕竟只能作为社会生活的有限参考。唯有依靠社会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的帮助,通过社会心理学的学习与科学研究,从社会心理的探究走向社会行为的理解,从心理和谐的调适走向和谐社会的建设,最终把握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发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使人们从经验走向理论的方向发展。

【注释】

[1]高觉敷:《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5。

[2]安德烈耶娃:《西方现代社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59。

[3]安德烈耶娃:《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30。

[4]伯克威茨:《社会心理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4。

[5]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9。

[6]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416。

[7]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80,613。

[8]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2。

[9]龚浩然:《从两次大辩论看苏联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载《心理科学通讯》,1983(01)。

[10]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