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4.2 共青团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探索
共青团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探索

胡 肖 朱 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校团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判断和新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实行激励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就业创业基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团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我校共青团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基本职能。我校共青团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高等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基于青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需求,我校共青团应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学生的天然优势,以服务和满足创业青年的需求为着力点,努力探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做共青团应为、能为、可为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

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议的热点。全社会也正在以高度的热情研究并探讨着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热点问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系统性工程,包括创新创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孵化等内容。

创业实践就是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创业活动,感知创业氛围、启迪创业思维、激发创业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是创业教育的前中期阶段。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很低,据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数据统计,尚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有的高达20%~30%。同时,中国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仅为创业人数的2%~3%,即使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广东省,其比例也只有4%。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创业水平,创造更多的岗位让更多人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共青团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服务于青年大学生的需求,要通过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锻炼创业能力等方式,全面促使青年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的全面发展,助力成长成才。

二、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探索

从1999年第一届青年科技节开始,我校共青团系统逐渐培育了良好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创新创业工作的优秀传统。10多年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挑战杯(创青春)”为龙头,以科技节为主线,以特色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模式。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步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新常态,我校共青团系统也逐步探索了从满足青年的需求出发,做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工作策略。

(一)满足青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需求

青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需求体现在创业知识的了解、创业观念的培养、创业意识的形成上。我校共青团作为极具凝聚力的组织,联系青年最为紧密,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能够了解青年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也最能满足青年需求,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

1.肥沃土壤

我校共青团承担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实施我校特色品牌活动和新活动的设计中,植入满足青年对创新创业教育基本需求的工作思路,以对现有创新创业品牌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源头,灌注满足青年创新创业基本需求的一片田,为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团队的初期培育养地施肥。

我校共青团系统积极强化校园文化育人的性能,唱响青春的号角,以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介质,为青年大学生培育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土壤。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首先表现为对基础知识的渴望。因此,通过学生组织广泛收集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案例,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需求。例如通过各个学院和班级团组织、公共微信、创业QQ群、科创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形式,以及传统网站、通知动员、创业沙龙等形式构建,让更多青年大学生获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的“肥沃”平台,普及创新创业知识。通过组织“创业经验分享会”“创业沙龙”以及学科特色的创业活动提升青年对创新创业的认知。

2.优化环境

对青年创新创业基本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植根于肥沃的土壤,还要为其营造“欣欣向荣”的成长环境。我国大多数学校依然沿袭着传统封闭管理的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置于高等教育体系外,存在脱离社会的状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不断被灌输经验性或规律性的陈旧知识,思维过于标准化,丧失了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就像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整齐划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青年大学生不能真正尝试创业实践,出现了“萝卜白菜”等科技含量不高的低水平项目,不具有创新性。

我校共青团是联系青年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第二课堂的实践优势,以科技竞赛为依托,以创业竞赛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科技创新带动创业、创新创业活动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为青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丰富青年的创业知识、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

(二)满足青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青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表现在对自身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高与完善上。共青团是在青年学生中最有号召力、最贴近青年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更应在满足青年创新创业发展需求上积极搭建平台、汇聚资源、提供助力。

1.搭建平台

我校共青团应不断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抓手,形成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以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依托,突出专业优势,形成第一课堂的有益支撑;以“卓越型人才培养”为依托,为学生创新项目和创业团队提供对接平台;让创新创业资源能够充分借助学校优势平台完成校内创业人才、项目、团队的自循环。

2.对接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育、实践基地建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需要形成全校之合力共同建设。共青团在满足青年大学生对基础知识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为青年发展对接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成长提供联合驱动力。我校共青团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先行先试、以快打快、以服务青年为己任,积极配合学校与各相关部门,汇聚资源、凝聚力量,形成一股合力,实现学校支持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内循环。通过不断整合校内资源,为青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更优质的平台和服务,帮助青年不断提升创业能力。

学校共青团着重做好联盟中学生创业人才、项目、团队的前期培育和信息汇集工作,依托联盟的创业校友及导师智库资源,以联盟的平台和活动为载体,为青年创业提供服务;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以“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为依托,为学生创新项目和创业团队提供对接平台;参与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以科创工厂为依托,通过培育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以“科创咖啡”为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团队的培育提供服务。

(三)满足青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才需求

青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才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他们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最高节点,我校共青团组织更应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将校内优质资源与社会充分对接,充分助力青年成才。

1.校企结合

共青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改善软件和硬件环境。共青团组织应主动与企业“联姻”,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资源,把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实现。学校应充分借助科技园的资源,广泛联系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形成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共同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

2.校地结合

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梦想的实现,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优质资源,形成校地互动的外循环。我校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地方政府部门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必须从青年实现创新创业必备条件出发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多渠道、全方位地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及时做好与政府部门有关支持项目和相关政策的良好沟通。保证青年创业成才需求中的项目评估、融资途径和成立流程等方面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关注,为青年创业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校共青团的重要工作是做好全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备战工作,利用“创青春”优质平台与我校参赛项目做好充分对接;配合武汉市政府及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好“青桐汇”的相关工作;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实施地大版“青桐计划”;组织学生创业团队申报各级政府和组织设立的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组织参与“青桐计划”创业先锋评比活动。

三、理顺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做好科技创新、创业实践重点工作

创新和创业,和而不同。创新是创业的驱动力,创业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创新的社会化表现形式。所以,在共青团工作中,要立足于青年需求,在扎实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青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创新支撑创业,以创业促进创新,不断满足和服务青年成长。

关于科技创新方面重点工作:做好“高徒计划”“卓越地质师计划”持续推进,实施“大学生自主创新资助计划”中期考核,启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备战工作。持续丰富大学生学术科技氛围,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来源和科技支持。

关于创业方面重点工作:组织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好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青桐汇”地大专场和“大学生创业联盟”建设的相关工作。

共青团系统担负着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任,正被寄予越来越多的期望。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共青团系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模式。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推动深化创新,服务并满足青年创新创业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卓越型人才,应当成为共青团发展的驱动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有着强劲的内生动力和成长空间,学校共青团应积极借鉴成功经验与优秀案例,结合青年创新创业的阶段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