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1.3.1.1 一、戏剧

一、戏剧

关于中国戏剧起源的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种是来自古人劳动和丰收后即兴的歌舞表演;一种是来自古人祭祀性的仪式,在时间上无法确定。无论是欧洲戏剧的起源还是中国戏剧的起源都与祭祀性的宗教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学界比较一致认同。说到“祭祀”这一名词,其本身源于人类早期的原始宗教活动,也可以说是宗教活动的一种形式。至今我们仍能从少数民族宗教活动中看到那种祭祀仪式,人们祭祀天、地、日、月,喜庆丰收;祭祀鬼神、先祖,等等。在祭祀中产生的戏剧行为是人类最自然不过的一种娱心、娱体的活动,应该说带有极大的自娱性。这种自娱的形态包含了从简单到繁杂的肢体手舞足蹈过程,也包含了因舞蹈的兴奋而发出的不同声音、节奏等,也许那就是最早的戏剧。不规范的自娱表现中包含了戏剧、舞蹈、音乐等最初的雏形,戏剧的因素及丰富的表现形态在祭祀中得以形成及发展。

如果单就话剧这一名词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戏剧传统,而欧洲则从古希腊悲剧开始延续了数百年。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从19世纪初传入到中国,后经著名剧作家洪深提议改名为“话剧”后才有了“话剧”这个名称。对于“话剧”的传入也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为西方舶来品,一种说法为“引进是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这两种说法的不同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如果说“主动”是有目的地引进,那么“被动”则是不情愿或者说无奈。但不管怎么说,话剧是从西方引进的无可争议。据资料记载,最早接触西方戏剧的中国人是那些留洋海外的外交官、学生等。但国内的人真正看到戏剧是随着口岸的开放,大批西方传教士和侨民来到中国,他们在上海休闲时演出的一些西方戏剧,主要是以自娱为主。到了1866年,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剧院——兰心大剧院。剧院建成后定期演出话剧。也就是在这时,少部分中国人才有机会在本土接触到了西方戏剧。1899年,上海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戏剧。大约从这时起中国出现了话剧萌芽,但仍然是改良了的戏曲,表演中的一些动作仍然是戏曲式的,甚至语言及道白上也时时会出现戏曲的味道,虽然借鉴了一点西方戏剧的东西(包括场面调度及人物动作),但本质上还不是话剧。直到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演出的《黑奴吁天录》,成为中国话剧开端的标志。从“春柳社”到文明戏(所谓文明戏就是不中不西,在艺术上既不像西方戏剧又多有戏曲的表演,没有自家的东西,作为一种过渡很快便消失了),直到1914年南开新剧团成立,同名的演出活动传达了时代变革的先声,且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者。

纵观中国话剧的由来及发展,有关专家及学者的论述几乎成为定式,其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新剧时期;(2)爱美剧时期;(3)左翼戏剧时期; (4)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5)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