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近川剧
1.5.1.1 一、高腔
一、高腔

源于明末传入四川的江西弋阳腔,入川后,与四川的方言、秧歌、曲艺相结合,逐步演变为比原来弋阳腔更为丰富、更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川剧的高腔在音乐性与戏剧性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戏曲的声腔音乐特别是高腔系统中堪称一枝独秀。高腔无器乐伴奏。由帮(帮腔)、打(锣鼓)、唱(演唱)三位一体成结构,一唱众和徒歌式的演唱方式,行腔流畅,节奏明快,灵活自然,抒情叙事,悲喜皆宜。高腔曲牌有500余支,常用的有300余支。如红衲袄(大小)、梭梭岗、课课子、耍孩儿、古梁州、二郎神、一枝花、端正好、华秋儿、园林好、扑灯蛾、新水令、山桃红、锁南枝、飞梆子、占占子、香罗带、水底鱼等,帮腔上有区别,但在唱法上一致的曲牌称弟兄曲牌,例如“一枝花”和“端正好”、“园林好”和“梭梭岗”。高腔的剧目有2000多个,占川剧剧目的60%以上。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多样化的器乐融入川剧的音乐伴奏中,艺人们大胆地进行革新,将高腔戏特别是现代戏的唱词创作成谱腔,在保持原有声腔韵味的基础上,极大地增强了高腔的弦乐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