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近川剧
1.3.3.1 一、主要剧种
一、主要剧种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它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2]现将戏曲类的几个主要剧种做个简单的介绍。

【京剧】中国的国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90年四大徵班进入北京后,吸收了昆曲、京腔、秦腔等剧种的营养,与北京当地语言和风俗习惯相结合,成为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作为国剧,分布极广,全国各省省会、中央直辖市以及许多地市、州都有京剧院团。近些年来,在戏曲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京剧也同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昆剧】开始叫昆山腔,后改名昆曲,现为昆剧。地方剧种。元末明初,起源于江苏省的昆山一带,是我国传统戏曲里最古老的剧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所上演的许多传统剧目都被其他剧种改编、移植。京剧以及其他许多剧种至今还在沿用它的部分唱腔,川剧更是将昆腔作为五种声腔之一来演唱。2001年5月18日,古老的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范围内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昆曲的发祥地江苏省昆山市的千灯镇,至今有两组塑像,一组是梨园鼻祖唐明皇李隆基和大舞蹈家杨玉环,一组是《牡丹亭》的剧作者汤显祖,以此缅怀他们为中国戏曲作出的巨大贡献。

【粤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是我国南方的一大地方剧种,历史悠久,源于明代中叶,清朝光绪年间才称粤剧,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地区。在东南亚许多广东华侨聚居的国家或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

【豫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河南省简称“豫”,新中国成立后,将这一地方剧种定名为豫剧。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演唱的《花木兰》唱段,脍炙人口,风靡全国,至今仍然是人们津津乐道、争相学唱的名家名段。

【越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1906年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县,分布于江浙、上海一带。越剧唱腔清悠婉转,优美动听,长于抒情,其最大特点是剧中人物均由女子来担任。徐玉兰、王文娟担纲主演的电影《红楼梦》享誉中华。

【秦腔】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历史悠久,明代中叶产生于陕西、甘肃两省,到了明朝末年,秦腔已相当成熟。秦腔演唱很广,京津沪、两湖两广、江浙闽、云贵川都曾留有足迹,对其他兄弟剧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川剧早期名角魏长生曾是一位著名的秦腔演员。

【莆仙戏】地方剧种,历史悠久,开始以兴化方言取名“兴化戏”,后以莆田、仙游两地名改为“莆仙戏”,剧目众多,曲牌丰富,其唱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风味。

【汉剧】地方剧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清乾隆年间,开始以秦腔经襄阳南下而演变出来的西皮为主要唱腔,以后吸收安徽传来的二簧。属于皮皮簧声腔系统。

【黄梅戏】地方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18世纪后期,由湖北黄梅县的采茶调传入安徽省的安庆地区。黄梅戏的唱腔自然,悦耳动听,易于掌握。电影《天仙配》是一出家喻户晓的优秀剧目,在戏剧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藏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始人为唐东杰布,起源于8世纪的宗教艺术,从寺庙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与技艺组合,有帮腔和声。原系广场舞,乐器只有一鼓一钹伴奏,传说最早由七姐妹(仙女)演出,流行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