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近川剧
1.3.2 第二节 历史的“点点滴滴”
第二节 历史的“点点滴滴”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人们已经制造出了精致的乐器——石磬。石磬的出现,虽然并不等于出现了戏曲,但是,从乐器是构成戏曲的主要要素这一点来看,石磬的出现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可以认为:“石磬是戏曲起源的单细胞,戏曲是由单一的形式开始,循序渐进地向多样化的形式发展、完善的。”到了商代,豪华的宫廷乐器“编钟”出现了,“编钟”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为统治者专用的宫廷雅乐。一排排的编钟,经人击打,发出高低不同、长短不一的声音,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宫人们翩翩起舞,供统治者们消遣娱乐。如果说戏曲起源于封建君主时代宫廷中的乐舞,是不是还应该再往前追溯到奴隶社会时代宫廷中的乐舞呢?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引发人民的强烈反抗,于是发生了周武王领兵伐纣,决战牧野的战争。“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从这简短的历史记载中,我们不但看到了那场金戈铁马、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还看到了一支四川军队,在武王的指挥下英勇善战,他们跳着整齐的舞步,唱着气昂昂的战歌,扑向敌阵,将商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我们还看到川军中的一部甚至是全部被组成了一支战地鼓动队,这支鼓动队唱着军歌,跳起舞蹈,极大地鼓舞着周军的士气。士气大振的周军勇敢地向敌人发起冲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应该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早出现的战地鼓动队、宣传队,是将文艺作为武器用于战争的首创之举。牧野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早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战争的结果是推翻了一个旧王朝,建立了一个新王朝。而在“诗”的记载中,有一支名叫《大武》的乐舞词,就是周武王在克商时的亲笔之作,它与牧野之战中的巴师表现应该是有关联的。周朝建立后,开设有专门培养知识技艺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包括礼、乐、技艺和仪容,这与后来的戏曲内容有着非常相似之处。

历史发展到了汉代,各种各样的歌舞、杂技应运而生,形成了百戏繁荣的景象,角觝戏《东海黄公》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东海黄公》说的是东海人黄公与猛虎搏斗,终因体力不支,被猛虎吃掉的故事,戏中出现了人物造型,猛虎由人装扮,全由舞蹈动作来完成人兽大战的故事情节,有学者认为这是戏曲形成的第一个剧目,理由是该剧把戏曲表演的几种要素初步融合在了一起。而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编导”的《许胡克伐》的剧目中已有“台词”和“对白”的出现。

唐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历经“贞观”、“开元”两大盛世,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诗人和文学家。汉代百戏经过魏晋南北朝,到了唐朝更加兴盛。在四川,戏剧演出活动尤为兴旺,出现了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天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成都戏曲景象。

唐朝时期的参军戏已经有比较丰富完善的戏剧内容,演员按节目规定的情节表演,表演的动作与台词、音乐紧密联系,乐器伴奏为表演服务,歌舞掺和于戏中。这些理当有“梨园鼻祖”唐玄宗和大舞蹈家杨玉环的功劳,是他们对歌舞戏曲的情有独钟,四川才有“蜀戏冠天下”的美誉。

宋朝第二代皇帝赵光义,喜爱琴棋书画,精通音律,青睐戏曲,在他的推动下,宋杂剧、南戏出现了角色的行当之分,形成了戏曲行当的表演体系。

敢与唐诗、宋词媲美的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又一个巅峰,涌现出了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剧作家。在他们的笔下,产生了以《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梧桐雨》、《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为代表的杂剧剧目。这些优秀剧目在思想内容上,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欺压人民的真相,歌颂了农民反抗的英勇行为,题材上反映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着重展示了最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在剧本结构上出现了场次顺序、场景安排,有情节、有人物、有矛盾冲突、有最终结果,以叙事为主的内容。各类角色不仅完善了行当之分,更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形成了唱、念、做、打的综合性的表演形式。

在元杂剧的基础上,明代的戏剧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其中:尤以大戏剧家汤显祖和他的不朽名著《牡丹亭》最具有代表性,汤显祖被称为世界文化巨人,《牡丹亭》标志着明代戏曲传奇发展的高峰,是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

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前三部都产生于明代,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辉煌,而且对以后出现的各门类剧种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在享受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同时,由衷地敬佩、感谢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和曹雪芹四位不朽文学巨匠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历史像个爱开玩笑的巨人,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诸多因素,杂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步走向衰落,中国戏曲迎来了一个大裂变时期。裂变的结果令人兴奋,以省级行政区域为主的各类地方剧种应运而生,日臻成熟。各门类剧种在其声腔演唱上、乐器伴奏上以及表现程式上力展所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表演模式,中国戏曲走向了一个新的开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几个历史阶段,这样一来戏曲进展演变的轮廓就比较清晰了。

1.上古时期:出现了巫觋和傩祭,是古老而原始的表演行为。

2.夏、商、周时期:石磬、编钟等乐器的出现,形成了规范性的歌舞雏形。

3.汉、三国、两晋时期:各类歌舞、杂技成为百戏,是戏曲形成和发展时期。

4.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发展的转折点,歌舞、音乐、剧目、剧情、剧中人物以及表演程式开始形成统一。

5.宋、元、明时期:南戏、杂剧日臻完善,走向鼎盛。

6.明末到清初:杂剧衰落,各地方剧种相继出现,迅猛发展,形成各自的表演特色,其演出模式已完全固定而延续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