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至三年级学生入门学习,老师需要家长做什么?

一至三年级学生入门学习,老师需要家长做什么?


也许一看这个题目,某些家长就开骂了——“教书是你们老师的事儿,家长能做什么?”“什么都推给家长做,要你们干嘛?”“老师的良心都被狗吃了,怎么为人师表啊?”等等言论铺天盖地,然而,指责和推卸责任一点也解决不了问题,说到底,孩子是家长亲生的,学生也是老师的亲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学好。

老师真的做不到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这就像一地的庄稼,同样的浇水,施肥,同样的除草,捉虫,有的就是结不出硕大的果实。何况,咱这一地的庄稼,品种还不一样呢?

一至三年级学生入门学习,老师需要家长做什么?

越低年级的孩子差异越大,生长发育的早晚决定了孩子们接受知识能力上的差别,试想,刚刚还是在幼儿园里,在家里被照顾保护的小宝宝,转眼成了一年级的学习小机器,要让孩子从坐不住到学会知识并运用知识,要让孩子的知识从无到有,从听不懂到会做题,这是多么伟大而艰巨的工作?每当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一点知识时,总是着急上火,你可知道老师面对的可是一班四五十处学生,老师真没有通天的本领实现全体学生的成功。

一至三年级学生入门学习,老师需要家长做什么?

一至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各科文化的“入门期”,三年级之前,老师和家长齐抓共管,把孩子扶上学习的正道,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如果到了四年级,您的孩子的学习情况基本已经定性,一般的话,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家长再怎么管也是事倍功倍了。再想提高,就需要下大力气不可了。

所以,在一至三年级,老师需要家长及时准确的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并反馈给老师。

一、一至三年级孩子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根本听不懂老师说的话对于一些书本知识,理解能力差,比如,有的同学听不懂,什么叫“平均”,就连“一样多”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同学分不清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有的同学不理解标点符号怎么点,弄不清一篇文章要说的内容是什么?老师讲课对于他就像听天书。

其实,这种孩子可不在少数,他们可不是笨,而是阅历不足,沟通有问题,这些知识,对于他来说从末接触过,理解起来费解,但老师并不知道每个孩子听懂的程度,也没有时间做一对一的检测,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通过观察自己孩子写作业,找到知识的漏洞,或者自己耐心讲给孩子听,或者反馈给老师,让老师重新给孩子讲解并做加强。

一至三年级学生入门学习,老师需要家长做什么?

二、一至三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自制力差表现又各不相同。

有的是坐不住,听不进去,这样的孩子老师倒是可以看出来,在课堂就会加倍注意他,家长在家里需要规范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与老师的课堂管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的是手懒,不爱做事,有的是脑子懒,不爱思考,这样的孩子一般不捣乱,老师注意不到,久而久之,导致落后,像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家长给孩子多做检测,比如听写,或者变换题型,看他会不会做,督促他学习思考。同时也及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在课堂上及时提醒他们。

三、一至三年级的孩子,(特别是一年级孩子)普遍欠缺读题,审题的能力。

好多孩子做题时,并没有理解题目真正让你做什么,就拿起笔来写答案了,怎么能做对呢?

读题能力和审题能力的提高:

(一)、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做题时,不断的示范引导他去一字一句读,并引导他读完题,想想此题让你做什么,怎么做。弄明白之后再做题。

二)、归纳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对同一类型的题的熟练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其实,整个中小学期间,我们的教育都是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我们之所以做那么多的题,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一看就会,熟练的解决问题。但是一至三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身归纳和记忆能力差,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忙归纳并加强记忆。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老师要学校就可以教会,而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就离不开家长的辅助。

一至三年级学生入门学习,老师需要家长做什么?

总体来说,一至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入门期,只要是能让孩子静下心来,知道如何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孩子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学习没有效果了。并且能树立起基本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到了四年级,孩子的生长发育基本成熟,对于书本上概念已经没有字面上的理解障碍,到那时,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在学校听不懂老师讲课,师生之间沟通没有障碍,此时孩子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知识时,就不至于手足无措并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家长再放手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