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财政政策
本章难点:
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类型、财政政策的乘数、财政政策的时滞
知识点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财政政策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国债政策等组成。
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协调功能;
3、控制功能;
4、稳定功能。
三、财政政策的目标:
1、促进充分就业
2、物价基本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决定于两个源泉:一是生产要素的增长,一是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
知识点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一)预算政策
1、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2、机理:
(二)税收政策
1、税收是保持经济稳定重要手段
2、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的重要手段
例如:超额累进税制:减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
(三)公债政策
1、流动性效应:公债通过期限种类的不同设计和调换公债长短期限等办法,影响经济的扩张或紧缩。
2、利率效应:国债发行利率影响金融市场利率,影响经济的扩张或紧缩。
(四)公共支出政策
(五)政府投资政策
1、含义:政府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2、机理:
(六)补贴政策
1、补贴政策保持经济稳定运行
(1)经济过热时期:减少财政补贴支出;
(2)经济萧条时期:增加财政补贴支出。
2、财政补贴还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支配收入。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
1、自动稳定财政政策: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1)累进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2)政府福利支出
2、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政府主动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
该政策又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汲水政策: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
补偿政策:指政府有意识的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
(1)经济繁荣期:增加政府收入、减少政府支出;
(2)经济萧条期:减少政府收入、增加政府支出;
(二)按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划分
1、类型: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知识点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
一、财政政策的乘数: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一)税收乘数
1、税收乘数:税收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表示为:KT=△Y/△T=-b/(1 - b)
其中,Kt表示税收乘数,△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量,△T表示税收变动额,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特点和作用:
(1)KT 为负数:税收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反方向;
(2)国民收入变动时税收变动的b/(1 - b)倍。
例如: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税收乘数为- 4。
(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三)平衡预算乘数
1、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即政府在增加(或减少)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或减少)购买性支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表示为:Kb= △Y/△G(△T)=(1-b)/(1-b) =1;
(3)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同时等额增加政府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增加。
平衡预算政策具有扩张效应,其效应为1。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
(一)内在时滞:
1、认识时滞: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
2、行政时滞: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
(二)外在时滞:
1、决策时滞:财政部门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关审议通过所需要的时间。
2、执行时滞:立法机关批准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3、效果时滞:产生影响
(三)对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影响
1、经济复苏:实行扩张财政政策,时滞导致通胀;
2、经济高涨:实行紧缩财政政策,时滞导致萧条。
知识点四、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
二、我国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经验(多选)
(一)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
(三)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四)国内外政策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