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本科毕业展「未来见!」开幕式

从坚守传统到开放多元 2018本科毕业展看西安美院演变


▲西安美院展区开幕嘉宾们合影


▲西安美术馆展区开幕嘉宾合影


导语:6月10日早,一支快闪街舞拉开西安美院2108本科展序幕。如同西安这座城,在大时代的演进下,正在从古都向网红城市发展,西安美院也从对传统的坚守中,逐渐往开放多元变化。这些从毕业季的展览上可见一斑。“开放的西美”毕业季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学生们作品风格有了丰富的呈现,开始和社会互动链接。尤其今年的毕业展,主题定义为“未来见!”更加体现西安美院与时俱进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践行。



直播导览:1:相约“未来见!” 2018西美本科毕业展导览(西安美院展区)


友情提醒:这是直播开头部分。复制以下网址至网页打开,可观看直播详细内容


https://artexpress.artron.net/liveShare/909?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直播导览2:相约“未来见!” 2018西美本科毕业展导览(西安美术馆展区)


https://artexpress.artron.net/liveShare/91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拉开本科毕业展序幕的快闪街舞








▲西安美院展区开幕和展览现场


何谓“未来见!”


本次毕业季共有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公共艺术系、设计系、建筑环艺系、服装系、实验艺术系、史论系、影视动画系、艺术教育学院、特殊教育学院13个教学单位参展。囊括了绘画、雕塑、中国画、摄影、艺术设计学、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等16个专业,1450余位本科毕业学生,5000余件创作学习成果集中展现。展览是对学院本科教学是一个全面检验,将最大层面展现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办学特色与教学成果。学院倡导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毕业季展览将是学院给社会和家长交付的最好答卷。



▲西安美院副院长贺丹教授做开幕主持人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教授致开幕词


▲校外专家代表王林教授发言


▲西安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代表张达利先生发言


▲2018届本科毕业生教师代表常春教授发言




▲2018届本科毕业生代表高云柯同学发言



▲西安美院展区开幕现场


2018年度“时空留痕”毕业生作品展以“未来见”为主题,致力于为毕业生打造展示自我才情、智慧与创意的平台;以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艺术机构、艺术教育部门、用人单位为参与主体,全面提升学院艺术对社会的开放度和融入度;集中向社会汇报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和办学特色。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在致辞总指出,本次毕业季活动的主题是“未来见”,蕴含了西美学子在即将离校的时刻对前景和未来的自信和期许,对母校培养之恩的感念,同时也回应了今天艺术与科技碰撞的未来趋势。艺术本身即是带有“未来”属性的创作和审美活动,“未来见!”主题表达了西安美术学院坚守和立足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于科技与艺术跨界的未来前景的积极回应和反馈,砥砺前行,不断创新。







▲西安美术馆展区现场


首开馆校合作毕业展模式


今年毕业展的最大亮点是首开馆校合作模式,西安美术馆作为第二展区有影动、服装和公共艺术三个系的毕业作品在此和社会与公众直接接触和展示。


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已经关注西美毕业季5年,他这五年的感受很深:最大的感受是“开放的西美”本身意义重大大,这5年中能够很充分体现出开放这两个字。在五年之前西安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作品基本偏向保守,在这短短五年里,西安美术学院的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充分体现出观念的多样化、思想的多样化和材料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多元化,这几个方面体现出西安美术学院在教学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我认为是西安美院这么多年来取得的最大的成果。


对于馆校合作展览,杨馆长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西安美院走向社会很重要的一步。把毕业生的作品全面呈现给西安市的市民,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另一层意义在于西安美术馆强调推倒美术馆的围墙,使美术馆与社会融为一体。我们过去做过许多展览,学术价值也很高,由于与社会的脱离,虽然在业内取得了很高的声誉,但是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够。我们把毕业展展览推向社会,也是西安美术馆办馆的一个方向。



多元开放的毕业季活动


王檬檬是此次毕业季的展览总策划,她为本次毕业展设计了丰富多元的活动。其中,关于海报与礼物盒上的闪电蓝的寓意很鲜明,这是种青春的颜色,也是学院给与毕业生的礼物。


此外,本次毕业季展览延续“我的大学”“我的课堂”“我的天空”“我的展览”四大板块,结合“专家推荐奖”“未来之星奖”“师生畅聊面对面”“毕业季交响音乐会”“青春快闪”等特色活动,集中展示与宣传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教学的特色与成果,使艺术与社会紧密联接。充分发挥西安美术学院在西部文化和艺术发展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