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9.1.1 奔放之舞——亨利·马蒂斯
奔放之舞——亨利·马蒂斯

1869年12月31日,亨利·马蒂斯(1869~1954)诞生在法国北部小镇皮卡第的勒卡托。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则从事绘制陶瓷工艺品和制帽的工作。马蒂斯的艺术生涯纯属偶然,他曾就读于巴黎的法学院,并如父母所愿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1890年的一场病彻底改变了马蒂斯的生活,他卧床养病期间,为了排解寂寞无聊,母亲给了他一个画箱,这点燃了潜藏在马蒂斯内心的艺术之火,他画出了生平第一幅油画《静物与书》。然而,当马蒂斯立志要追求艺术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因为绘画在当时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职业,很多画家穷困潦倒。但最后拗不过马蒂斯的恳求,父亲答应让他去巴黎并给他提供学费和生活费。1892年,马蒂斯进入朱利安学院,布格罗是他的第一位老师。第二年他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在大画家莫罗的班上学习。莫罗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不限制他们的思维,这给了马蒂斯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就在这段时间里,马蒂斯结识了罗奥、马尔凯、芒干、卡莫安、格林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野兽派的画家。1901年,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凡·高作品展上,马蒂斯邂逅了德兰,之后又认识了弗拉芒克。至此,野兽派的成员差不多到齐了。

《马蒂斯夫人像·绿线》、《舞蹈》就是野兽派的代表作,我们是否感受到了视觉色彩的强烈冲击呢?

是的,色彩的解放是野兽派画风最大的特点。任何一个画家的创作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能会经历不同的时期,马蒂斯也是。马蒂斯一开始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受莫罗的指导,到卢浮宫临摹17、18世纪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画家的作品,因此,在初期的作品中,马蒂斯受传统技法和风格的影响,擅用灰色调,画面也比较传统、庄重。1895年12月,马蒂斯在巴黎参观了塞尚的第一次画展,塞尚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和画面的平衡感给了马蒂斯极大的启发。1897年,马蒂斯有幸邂逅了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受这位长者的鼓舞,马蒂斯走向户外写生,他穿梭于巴黎街头与郊外,画面开始变得明朗鲜艳。

图7-1 马蒂斯夫人像·绿线

野兽派画家的色彩运用虽然奔放,但是他们在画面中力求一种平衡感,使画面最终达到赏心悦目,放松心情的效果。《马蒂斯夫人像·绿线》(图7-1)作于1905年,背景由绿、紫、红三色涂抹而成,人物身着红色衣服,脸部却被鲜明的绿色线条分为两半,左边是土黄,右边是赭红。整幅画面色彩强烈,由于红色分外显眼,画家在背景右半边使用大量绿色与一小块介于冷、暖色之间的紫色使之达到平衡。人物鼻梁上的一道绿色看似滑稽,却强调了画面的中心,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凝聚。人物表情平静,在颜色的衬托下显现出活泼与明快。此画装饰味极浓。马蒂斯说:“绘画的色彩必须具有一种结构,换句话说,绘画的结构是由它的各种构成色彩之间的深思熟虑的关系所赋予的。”[2]“色彩具有它所固有的美,这种美应该像人们在音乐中力图保持音色一样加以保持。色彩的组织和结构的问题,能够在毫不损害其活力的情况下得到解决。”[3]马蒂斯认为,当使用了一种颜色后再使用另一种颜色时,会弱化原来的色彩,必须使各个色彩达到一种和谐的关系。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各种色彩就构成一种平衡,相映成趣。

如果说20世纪之前的艺术还停留在再现对象的话,那么20世纪之后的现代艺术则重在表现自我。马蒂斯提出,人的内心情感比一切都更要真实,情感必须从对象的形式中解脱出来,准确地再现对象不等于真实,而情感的表现才是艺术的真实。野兽派颠覆了学院派绘画精雕细琢式的繁琐和做作,力求创造出一些不束缚人的精神自由的更单纯的表现手法。在马蒂斯的绘画中,表现力并没有呈现出人物扭曲的面孔和不协调的结构布局,而是通过色彩的关系和线条的描绘来体现。值得一提的是,野兽派认为,绘画中,除了有直接视觉刺激的色彩外,线条也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媒介。线条赋予了画面流动感和生命力,因此,曲线比直线更受到画家的青睐。例如在没有真实色彩的素描中,线条是表现作品的要素。让我们将眼光再一次投到马蒂斯的《舞蹈》(图7-2),多么充满生命力啊!这幅画作于1909~1910年间,画中五个姿态各异的女人牵手围成一圈舞蹈着,喜悦的气氛充盈其间。原始、单纯然而十分有力的线条被勾勒得如此生动。蓝色的衬底与红色的人体对比,更烘托出人体的姿态。人物动作各异,却流畅而连贯。冷暖色的强烈对比,赋予画面强烈的动态感与空间感。

图7-2 舞蹈

马蒂斯从视觉色彩中摄取了最具力量的颜色加以表现,这不只是基于观察,还基于理智的选择。他说:“为了表达秋景,我并不是就想起什么样的色调适合于这个季节,我只是被秋天在我心里引起的那种感觉所感悟:澄澈的碧空的明净同树叶的浓淡色度一样绝妙地表达了秋色。我的感觉本身也可能改变:秋天在我看来可能是夏日的继续——又柔和,又温暖;或者恰巧相反,可能是凉爽的,有着惨淡的苍穹,和那些产生萧瑟之感,并预示冬季将临的淡黄色的树木。”[4]1913~1917年,马蒂斯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立体派的影响,转而创作高度几何抽象的作品,此时色彩不再是画面的第一要素,结构更引起他的注意。直到1917年后,他的绘画又充满了自然与和谐的色调,色彩重回明亮欢快。此时,他受到东方和非洲艺术的影响,在莫斯科、慕尼黑和巴黎的东方艺术展览会中觅得了灵感。东方艺术特有的图案及鲜艳的色彩和异国情调吸引了马蒂斯,他由此创作了许多东方题材的绘画,如《祭坛上》、《穿上土耳其裤的奥达莉斯克》等。马蒂斯还大胆涉及多种艺术门类,如装饰设计、为诗集画插图、雕塑,甚至剪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