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8.3.3 行走人间——库尔贝
行走人间——库尔贝

库尔贝(1819~1877),现实主义画派的领军人物。本来被长辈安排去学习法律,却被艺术所“蛊惑”,以至后来自学成才。他携艺术的巨椽在政治的版图上留下的浓墨重彩让他的一生显得雄壮和悲怆。

库尔贝以社会叛逆者的姿态,在传统秩序的对立面大肆书写他的天才。在他的创作守则里,现实主义艺术在本质上就是民主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并不是他的目的;求知是为了实践,一切的目的在于像他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他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面貌——这种与当局迥异的艺术观不仅不让他惊恐,反而成为他对抗传统的利器。他不向官方的利诱妥协。1855年,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这是学院派展示他们实力的大展览,各种表现贵族审美情趣的画作琳琅满目,但库尔贝的作品被官方主办的这个展览拒绝了。于是他就在这个展览附近搭起一个临时的画棚,展览他的40幅作品,其中两幅就是被官方沙龙拒绝的作品。他在展览目录上表达自己的现实主义主张,这份目录后来被称为“现实主义的宣言”。这个画展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库尔贝名声大噪。

库尔贝认为,美的东西在自然中,而且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一旦被找到,它就属于艺术,只要美的东西是真实的和可见的,它就具有它自己的艺术表现,而艺术家无权对这种表现增加什么些东西。这样的创作主张在当时无疑是让难以出现在自然天光下的学院派画家们振聋发聩的。可是绝对的准则也会成为双刃剑——仅仅对他所目及的世界加以描绘而缺少对主题的提炼和意义的提升,使得画面的感染力被削弱了——这不幸也成为库尔贝的“阿喀琉斯之踵”。比较于同时代的米勒在这方面的造诣,库尔贝显得棋逊一招。

《我的画室》(图6-7)画于1855年,是库尔贝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关于《我的画室》,画家自己如是形容自己的作品:“这是我的画室的历史……我在中间作画。右边是我的同道人,即朋友们、热爱世界和热爱艺术的人们。左边是另一个世界,日常生活的世界:人民、忧愁、贫困、财富、被损害的和那些损害他们的人,生活在死亡边缘上的人。”

图6-7 我的画室

由于有画家的说明,缺失了情节的画面仍能为我们所理解。这幅作品共画有人物23个。画家试图用画面来概括他自1848年以来的创作活动。画布的中央是画家在一个裸体女模特和孩子的注视下提笔作画,两个人物的身份或许意味着画家强调作画要“真实”。画家自己与两旁簇拥的人群有一定的距离,似是凸现画家的特立独行。位于画幅左侧的是画家所认为的“日常生活的世界”:神父、教徒、商人、失业者、妓女、乞妇、猎人、掘墓人。他们以各自特有的姿态展示各自的阶层。画幅右侧的是他的“同道人”,诗人波德莱尔、收藏家布鲁阿、音乐家普罗马埃、社会学家普鲁东、文艺批评家尚弗勒里等,各自象征着他们所驰骋的领域,而艺术是他们共属的世界。画面正中还有石膏人像,但是它们位于画家提笔的画布之后,借以象征陈腐僵死的学院派艺术。这就是库尔贝的画室,这也是他七年以来所容纳于胸中的生活和自己志向的体现。

全画色彩统一,人物众多但不显杂乱,女模特的形象突出。这个人物据说是根据照片来画的。女模特拖落在地的衣裙非常抢眼,粉红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温馨而又迷茫。

此作受到广泛的赞扬,同时也遭到批评。但是,逐渐地它为人所接受,成为名作。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企图收买他,但他断然拒绝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荣誉勋章。

摒弃了惯常的历史题材来再现生活和历史的准则,库尔贝的作品震惊了整个巴黎画坛。画家究竟应该拿什么作为自己模仿和再现的对象,库尔贝的答卷显然与他的前辈不同。将艺术归还于人民,强调绘画的社会性,这是库尔贝带给人们的观念。除此而外,库尔贝的其他作品也流传甚广,包括《奥尔南的葬礼》、《浴女》、《筛麦妇》、《路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