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6.2.1 亲切的耶稣——乔托
亲切的耶稣——乔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由于画家所处地域不同,形成了诸多画派。有佛罗伦萨画派、锡耶纳画派、翁布利亚画派和巴多亚画派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是乔托·迪·邦多内(约1266/1267~1377)。此时期的意大利在文学上已经出现了“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尤其是伟大诗人但丁的长诗《神曲》,最早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开了文艺复兴之先河。因此,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然而,在美术史上,乔托与他的好友但丁处于同等的地位,是中世纪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转换过程中的第一位新时代画家,有“近代人物画的创造者”和“欧洲绘画之父”的美称。文学家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中曾赞扬乔托把埋没了的古希腊罗马美术挖掘出来,并使它重放光彩。他说:“有一些人为愉悦无知的眼睛作画,而不是为了愉悦自己的智慧,这是那一些人给艺术造成的错误。他(乔托)使得被这种错误淹没了几个世纪的艺术重现光明。”

乔托约于1267年生于佛罗伦萨北郊乡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的贫困,他小时候做过牧童,在那段牧歌岁月里,展示出对绘画的热爱,在田间原野里,他用心地观察自然,揣摩自然。常常信手涂鸦,表现了他的绘画天赋。据说,在他12岁的一天,他在一块大石头上给羊群画画,恰好被当时有名的大画家契玛布耶发现,契玛布耶被他的绘画天分深为触动,就执意将其收为弟子。这个农家牧童从此告别了羊群,走进了佛罗伦萨。在跟随契玛布耶学画的日子里,乔托将自己对绘画的热情和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将从小养成的观察自然的方法融入绘画中,把可见的形象世界作为绘画题材的来源。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且超过他的老师。但丁的《神曲》中对此有所描述:

人类力量的空虚的光荣啊!

它的绿色即使不被粗暴的后代超过

也在那枝头驻得这么短促阿!

契玛萨(即契玛布耶——引者)想在绘画上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现在得到喝采声的是乔托

因此那另一个名声也就默默无闻了。[4]

乔托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教堂壁画方面,他一生重要的壁画分布在三所教堂中,其中两所都是圣·方济各派的教堂——阿西西教堂和菲冷翠圣十字大教堂,其大多是以圣·方济各派为题材。而在另外一个教堂,帕多瓦城的阿里纳教堂中,共有38幅连续性绘画,描绘圣母与耶稣的圣经故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逃亡埃及》、《哀悼基督》等。

图4-8 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圣·方济各派及其与乔托作品的关系。圣·方济各教派是公元1215年基督教圣徒、意大利阿西西城富家子弟方济各在得到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批准后成立的一个教派。圣·方济各会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互称“小兄弟”,教义以刻苦、自谦、仁慈为主。方济各提倡博爱,并且以平等的胸怀去对待自然界,并称燕子为“我的燕姊”,称树木为“我的树兄”。圣·方济各的仁慈博爱胸怀深深影响了乔托,因此他以圣·方济各为题材做了众多的壁画。如《圣·方济各出家》、《圣·方济各在苏丹庭上》、《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图4-8,彩图B-4)、《圣·方济各之死》等,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在这幅画中,圣·方济各带着他的同伴走进一片田野当中,他安详的面容上展现出仁慈的微笑,微微的低头,双手虔诚的举起,正在向小鸟们布教。他似乎在劝告小鸟们要赞颂伟大的造物主上帝,因为造物主给了它们存在的可能和价值,造物主赐予它们食物,赐予它们自然界的一切。小鸟们从四面八方飞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的面前,专心致志地听他的说教,就像一群孩子在倾听老师的教诲。在这幅画中,乔托对小鸟的描画并不十分高明,鸟画得不是很生动,人物的表情也有点模糊,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整个画面都体现出亲切和谐的气氛,人与自然亲切一体,万物平等的精神跃然于画面上,让人由衷地赞叹造物主的伟大与博爱。

乔托的伟大在于他缩短了民众离神的距离——那个真实、朴素但是带着悯然气质的耶稣,有哀伤有无奈。从它的画中,我们能够真实地共鸣,民众对耶稣的衷心敬爱。在乔托众多的圣经题材绘画作品,如《耶稣受难》、《逃往埃及》、《犹大之吻》以及《哀悼基督》等壁画当中,我们常常能从中找到这种痕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哀悼基督》(图4-9)。这幅画的背景故事是这样的:耶稣基督被人诬告企图推翻罗马统治而遭到逮捕,经受了百般的凌辱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幅画就是描述了耶稣死后刚被人从十字架上卸下来的场景。他的母亲以及亲友和门徒来到他的身边哀悼,死后的耶稣几乎全身赤裸,圣母玛利亚紧紧抱着儿子的头,悲痛地端详着耶稣的脸庞,似乎不愿意相信儿子已经离去。耶稣头部上方的两个女信徒双手合拢,掩面而泣,脸上露出悲痛的表情。呆坐在耶稣头边有一个女信徒,耷拉着头,右手托着耶稣的头。穿红衣服的门徒约翰身子前倾,凝视着耶稣的身体,大力张开的双臂流露出绝望和悲痛之情。在耶稣的脚边,一个女信徒用手托起耶稣的双脚,她在仔细的打量着耶稣被钉子钉过的伤痕。其他几位信徒虽然形态各异,但是无不流露出对耶稣的留恋和悲痛。画面上方有许多小天使在飞翔,它们在引导耶稣的灵魂回到天堂。画面的背景有一棵枯树,那枯枝败叶的萧条形象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整个画面当中,最能引人注目的是耶稣那安详而宁静的面容,丝毫看不出痛苦的神情和对死亡的恐惧,露出一股高贵的静穆。

图4-9 哀悼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