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5.4.3 缜密神思——罗马式绘画
缜密神思——罗马式绘画

绘画在罗马式艺术中不太突出,主要为教堂内的湿壁画、彩色玻璃镶嵌画和当时流行的圣书手抄本中的细密画插图。

由于罗马式建筑窗户狭小而墙体厚重,墙面相对较大,足够的内壁为艺术家提供了作画的天地。但是由于宗教的权威,他们的创作自由不得不受到严格限制,主要是绘制圣经故事,在风格上仍然是追随拜占庭的精神艺术传统,注意引起观看者的宗教情绪。创作的时候,首先在墙上抹上新鲜的湿石膏,然后开始作画。当石膏和画干透的时候,画作就被保留下来。由于是一次完工,所以对于画家的技巧熟练程度要求很高。鉴于绘画材料的限制,罗马式教堂的湿壁画保存下来的很少,许多作品又在圣像破坏运动中遭到了损坏,因此幸存至今的屈指可数。比较著名的有西班牙塔忽尔圣克莱门小教堂中的壁画《主的威严》,表现基督作为世界救主而具有的神圣性。法国圣萨凡教堂的门廊壁画,取材于《新约》故事,画面有单线平涂的罗马式特征。

彩色玻璃镶嵌画以圣像和圣徒故事为主,用以装饰教堂窗户。它开始于加洛林王朝,在哥特式艺术时代达到鼎盛,以法国夏特大教堂12世纪的花玻璃组画最为著名。这一时期的镶嵌画主要受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影响,以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中的宗教镶嵌画为典型代表,亦流行于托斯卡纳、罗马、西西里等地。

这一时期,细密画的发展出现新的突破,对所描绘的对象多作概括处理,很少关注细节的刻画。法国的勃艮第四托修道院画派、德国的雷赫瑙画派等都为中世纪细密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中,手抄本《圣经》插图常用装饰性、图案式方法来表现画中人物的衣纹,给人一种衣纹紧贴肉身,如同刚从水中走出的感觉,被称作“湿衣褶风格”,12世纪英国的《朗贝斯圣经》和《布利圣经》插图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在工艺品方面的代表作品是法国波雍主教的挂毯《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挂毯是应波雍的奥多主教的要求订制的,他是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同父异母的兄弟。挂毯长70米,共描绘了376艘船、731只动物、70栋建筑、626个人物,全部运用细密画手法,以彩色绒线绣成,描绘11世纪中叶诺曼人征服英国的故事。画中将故事性的叙述与装饰趣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细密画风格。此外,小型手工艺品也异常丰富多彩,如法国的卢浮宫花瓶,德国科隆的圣龛,尼德兰的青铜圣水盒等,都反映出罗马式时期工艺美术的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