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5.2.2 圣智慧——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智慧——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式建筑最光辉的代表,集中体现了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宏伟、豪华与庄严。圣索菲亚是圣智慧的意思。指的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神性仅次于上帝的基督耶稣。教堂总面积7 500平方米,是世界上第四大教堂,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建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宏伟的穹顶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532年,是在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圣索菲亚教堂的废墟上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只用了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建造完工了。或许是施工过于匆忙,造成了整个教堂结构的不稳固。穹顶在一次地震中坍塌。重建的屋顶(563年重建,比原屋顶大)又在9世纪和14世纪发生部分倒塌,后来进行了维修。

圣索菲亚大教堂(图3-4)没有修建大型建筑时通常所用的主体方案的形式,而是采用了集中式。教堂在构思和技术上受到罗马万神殿的影响,从外部看,它的主体结构是以中央的巨大穹顶为集中点,左右附有半穹顶空间,前后开有巨大的拱券结构。直径达32.6米,顶高55米的巨大穹顶由三角形的帆形拱交互搭构,支撑在四个7.6米宽的承重墩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经过东、西两个半穹顶和拱券的层层分解,将重量转移到了侧墙上。从力学上看整个造型结构给人厚重坚实和威严宏伟的感觉。

从内部空间上看,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既集中又多变。一般的拜占庭希腊十字形教堂,四臂空间和中央穹顶的空间是不明确的。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下空间与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与东西两侧统一。教堂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7米,这是为了宗教仪式的需要,增大纵深的空间。空旷的穹顶基部开有40个天窗,外部的光线通过天窗透入宽敞的教堂内部,光线与圆顶的组合,仿佛造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天堂。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景里,充满宗教奇幻色彩。而南北两侧的空间,通过廊柱和半穹顶分割,又与中央部分贯通,营造出深邃莫测的层次感和空间幻觉。

图3-4 圣索菲亚大教堂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内部装饰。从地面开始,整个墙体就被装饰成同一种形式:红色的装饰板,镶嵌图案的黄色和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过梁和横饰带的装饰更华贵。柱子大多是暗绿色,少数是深红色,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以金箔。柱头、柱基和柱身的交界线都用包金的铜箍镶饰;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马赛克装饰,用金色做底色,也有少数以蓝色做底色的。地面上也用马赛克镶嵌成图案,因此教堂四壁和上下都显得金碧辉煌。

圣索菲亚大教堂作为帝国最神圣的殿堂只对高级教俗贵族开放,普通民众只能在教堂前顶礼膜拜。作为拜占庭帝国的精神中心,大教长的长驻地,它不仅因为宏伟豪华的建筑营造出人间天堂的氛围,而且因为保存着大量基督教圣物成为了信徒朝拜的圣地。镇堂之宝圣母的法袍和腰带被认为具有御敌驱邪的神奇力量,圣索菲亚教堂的圣母圣子像甚至直到土耳其军队攻破君士坦丁堡的前夜还被抬上城墙,因为人们深信它会在危亡的关键时刻显灵。即使在帝国灭亡后,教堂内的砖瓦玻璃都被视为圣物受到良好的保护。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重建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圣索菲亚大教堂也被改为了清真寺。他们把内部的基督教装饰改为伊斯兰教的图案装饰,还在教堂的外面四个角上建起了高高的清真寺尖塔,并增建了陈列馆。使其外形大为改观,具有了新的宗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