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5.2.1 身在灿烂恍惚中——拜占庭风格
身在灿烂恍惚中——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曾经是古希腊东部的殖民城市。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帝国首都迁至拜占庭,并将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当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的时候,拜占庭也就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历史上称之为“拜占庭帝国”。

与早在公元5世纪就被异族所灭的西罗马帝国相比,东罗马帝国受“蛮族”的破坏较少,经济、政治都比较稳定。而且,东罗马的主要疆域正是古代希腊文化发达的中心地区,昔日罗马帝国的强盛之势也在这里留下了踪迹,因此在拜占庭艺术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古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

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直到6世纪,东罗马人与西罗马人的艺术并没有显著的不同。从君士坦丁大帝开始,罗马帝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开始向东迁移,到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527~563)统治时,东罗马不但在政治上超过西罗马,而且,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还成为了欧洲艺术的中心。在这里,拜占庭的基督教美术与宫廷艺术相结合,追求庄严富丽的效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拜占庭美术一方面发展了早期基督教美术中萌发的非写实性艺术样式,吸收了东方艺术相应的成分,另一方面则始终维持着希腊传统。虽然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森严控制,但是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它的确创造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

在古代拜占庭帝国,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是当然的教会领袖,他不仅代表最高的政治权力,也象征着神的意志。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必然要求造型艺术为宗教服务。为了荣耀基督,拜占庭艺术充满了象征主义色彩。在装饰上善于运用镶嵌的艺术,善于运用光辉夺目的色彩。在形式上有平面化的倾向,无意于表现实体和空间感。拜占庭艺术以精美的装饰和象牙雕刻著名,他们也创造了灿烂而巨大的马赛克镶嵌画以及色彩鲜明表情丰富的宗教画像。五光十色的镶嵌壁画和金色灿烂的背景,使人陷入神思飘渺恍惚的宗教境界。与早期基督教的苦行主义相关,拜占庭的浮雕人物大多外形纤细,形容憔悴。

在建筑上,罗马灭亡以后的建筑风格被拜占庭所沿用,因此早期的拜占庭建筑大量继承了沿用已久的罗马陵墓的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和形式。例如罗马万神殿的圆形穹顶就被采用在拜占庭的教堂建筑形制当中。不同的是,拜占庭教堂在圆顶的周围还有巨大的拱券和半圆形穹顶,用来陪衬和变化主体的造型,形成由大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在平面结构上,到拜占庭帝国的中后期,十字形集中式被确定为教堂的标准形制。这种以中央穹顶为中心,向四个方向等臂延伸的十字形主体结构,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式,在视觉上给人庄严稳定的感觉。这种四边侧翼相等十字形又叫“希腊十字形”。穹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教堂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

从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开始,一直到拜占庭帝国灭亡,是拜占庭艺术也就是东罗马艺术盛极一时的时期。当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之后,拜占庭艺术继续在希腊以及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等地流传,影响了当地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