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4.1.6 微笑的雕刻史首页——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微笑的雕刻史首页——古风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这是希腊走向强盛的前奏曲,以往的积累在这两百年间里终于产生了突变。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开启了希腊独特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在意大利南部建立起来的所谓“大希腊”地区是殖民地扩张的“杰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并驾齐驱,迎来古希腊艺术繁荣昌盛的第一缕阳光。

东方风格是早期陶器流行的式样。公元前7世纪,艺术家从埃及人和亚述人那里受到启发,陶器上的彩绘愈加丰富多姿。纹样的装饰意味更加浓厚,具有东方特点的怪兽、动植物等图案直接绘于陶器上。科林斯和雅典成为古风时期早期陶器的两大中心。

公元前6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黑绘风格陶器流行其间。这种陶器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刻画出轮廓,再以特制的黑漆涂满轮廓。红底黑线形成鲜明色调,华丽而又十分灵巧。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图2-7)是装饰在一件双耳酒器一面的典型黑绘风格陶画。另一面画的是宙斯与勒托。《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这面更为精彩。这两位特洛伊战争中的英雄正在利用战斗的空隙玩骰子。阿喀琉斯尚未脱去盔甲,埃阿斯则把头盔和盾放在一边。两个人武器都还未放下。战争的背景就这样被巧妙地刻画出来。两人表情专注,神态栩栩如生,低下的头与弯腰的背部曲线正好与酒器流线形的形状契合,令人惊讶的构图把陶画与酒器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图2-7 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图2-8 船上的狄奥尼索斯

《船上的狄奥尼索斯》(图2-8)是一件更能显出匠心独运的作品。这幅陶画绘于一只浅底酒杯上。画面取材于一段神话故事:酒神狄奥尼索斯出海误乘海盗船,海盗给他带上镣铐准备当作奴隶卖掉。但是镣铐突然自行脱落,桅和帆上长出葡萄藤,挂起了累累的葡萄。海盗们惊慌失措,吓得纷纷跳海,却变成一条条海豚。整个画面与圆形的陶器水乳交融,高度和谐。伸出的藤蔓与船底都以曲线构图,配合游动的海豚,好似一个个同心圆。

公元前6世纪末,更为先进的红绘风格得以发明。在此后的两百年间,红绘风格陶器大行其道,完全取代了黑绘风格。红绘风格与黑绘风格正好相反,以黑色作底,红色勾样。早期的红绘风格陶器开始出现裸体人物,彻底摆脱了早期东方风格的模式。

如同东方风格陶器,古风时期早期的雕刻同样嫁接了埃及艺术的枝蔓。从人物呆板僵直的躯体、正面直立的形象到一成不变的发式,无一不流露出摹仿的痕迹。在随后的时期,雕刻以其突破性进展真正打开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理想主义的大门。到了古风时期的后期,人物造型更加写实,对肌肉的刻画更加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面部表情渐渐生动起来,无论男女,雕像的面容上都呈现出一种永恒的微笑。

图2-9 荷犊男子

青年男子和青年女子是这一时期雕刻的两大主要题材。古希腊雕刻重视人体美的传统在此已现端倪。与多件略显程式化的《青年像》相比,《荷犊男子》(图2-9)是一件比较独特的雕像。肩驮小牛的男子双臂合拢,双手紧握小牛两只前后蹄。弯曲有力的胳膊增加了肢体语言的丰富性,弥补了直立形象单调刻板的缺陷。身体比例的协调与生活情趣的增加展示了雕刻艺术的进步。

古风时期的女子雕像同样保持着正面直立的姿势。着衣的形象却遮不住女性身体的流畅美。《穿无袖上衣的少女像》(图2-10)是一件晚期作品。着装由简单厚重的袍裙变成轻盈透明的上衣。嘴角的微笑蔓延至眼睛和整个脸部,使脸部焕发出柔和、亲切的光彩。

图2-10 穿无袖上衣的少女像

在古希腊,所有人生活的重心都可以容纳到神庙中来。在淡薄的宗教观念下,神庙变成了多功能型建筑。它既是表达对神崇敬的地方,又是集会、竞技、贸易的场所。神庙的样式在古风时期已基本稳定下来。一般呈长方形构造,大厅用以安置神的雕像,外部广泛运用圆柱和柱廊,围绕神殿四周。

古风时期确立了两种神庙柱式:多利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这两种柱式同后来流行于希腊化时期的科林斯柱式并称为神庙建筑的三大古典柱式。

多利克柱式(图2-11)浑厚凝重,坚固实用,对结构的过分要求完全掩盖了装饰的可能性。多利克柱式是之后神庙建筑的主要柱式。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是现存最早运用多利克柱式的神庙。经过历代建筑师的改进,多利克建筑得到不断完善。科林斯的阿波罗神庙(建于公元前540年)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实例之一。

爱奥尼亚柱式(图2-12)柱身修长,典雅优美。柱头刻有精巧的卷涡形花饰,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小亚细亚以弗所城的阿耳忒弥斯神庙是爱奥尼亚柱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遗憾的是,这座神庙未能保存至今。

科林斯柱式(图2-13)华丽精美,在爱奥尼亚柱式基础上又加进一些装饰成分。柱头雕刻成许多卷叶形花饰。可惜的是,保存至今的科林斯柱式建筑极少。

图2-11 多利克柱式

图2-12 爱奥尼亚柱式

图2-13 科林斯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