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纳斯巡礼:西方美术史话
1.3.2.3 陵寝为尊——古埃及建筑
陵寝为尊——古埃及建筑

在埃及大地上与尼罗河一起沐浴数千年风霜雨露的,是大漠之上睥睨一切的金字塔。埃及谚语说:“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在历史的词条上,金字塔不单单只是法老的陵墓,它的恒久、威严更近似于上天的神。它造型上的简约以及工程上的完美使后来者赞叹,而因此引申开来的关于金字塔的无数话题,使得它更加升格为一个神秘的悬念。

金字塔是法老死后的永栖之所,对于死亡的理解注定让法老们的离去不是“寂寞身后事”——人的道路始终是要到来世去延续的,金字塔的建造会让他们解除内心的焦躁而代之以宽慰。它象征了太阳的光芒也被埃及人视为通天的“天梯”。因此法老们对于未来世界的热衷有时甚至超过了在世时的及时行乐——金字塔的地位在法老的生活中甚于宫殿。这也就不奇怪,法老的女儿会不惜以自己的肉体做出补偿来要求那些工匠们在自己的金字塔上多添几块石头。

“金字塔”来源于希腊文pyramis,意思是一种上尖下阔的面粉烤饼,而“庇拉米斯”(pyramis音译)在埃及语的词源上是“高”的意思。之所以中国人将它与汉字“金”挂上了钩,乃是它在我们印象中定格了经典的形式——四方底座和尖顶塔端——中国式称呼来自于康有为游埃及后写的《海程道经记》。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以这样的形状呈现的建筑物是太阳的象征。但这并不是法老最初的陵墓。马斯塔巴(Mastaba,意思是“凳子”)是陵墓的最早形式,它分为地上的矩形石墓和地下墓坑两部分。矩形石墓是一个小型的祀殿,内里陈设着祭坛、供品以及描绘主人生前生活的浮雕和彩画,除此而外他们还刻上宗教的铭文,这是对于神的尊重。其后,梯形的金字塔出现了,层层相叠。最后才是我们今天所目睹的最为驰名的方锥样式。但万变不离其宗,金字塔的精髓部分仍旧是它一贯的象征力量:广袤的地基、厚重的材料、直刺天空的尖顶……这样的建筑物矗立在莽莽大漠,不需要多余的素材渲染便已经让人感到震撼。这同神的威严笼罩在人的心中是近似的,法老们以此将自己的陵寝打造得有如自己君临天下。

埃及历史上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建于第三王朝时期,它是法老左塞的陵墓。今天位于塞加拉的这座金字塔(图1-8)建于公元前2650年左右,塔高约60米,从底座到尖顶是6级阶梯样式的塔身,白色石灰岩镶嵌其上。从因此留名的建筑师伊姆荷太普,我们可以约略感觉到金字塔在埃及的举足轻重。在那个时代,艺术家远远不如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青睐,他们不过是以自己的双手挣得一份糊口的生活,那些今天在各大博物馆中供人瞻仰膜拜的艺术品,最多只能注明是受命于谁而诞生的作品,但真正倾注心血的那个名字,早已被历史封存。庆幸的是,以陵寝为尊的古埃及历史也顺带将建筑师的地位稍稍拔高——伊姆荷太普甚至被神化为神扶普塔赫的儿子。在此,他们的精湛创造,让马斯塔巴由此“阶梯”通向了古典形式。

图1-8 阶梯金字塔

金字塔古典形式的代表作乃是吉萨金字塔群(图1-9)。它由第四王朝的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共同组成:胡夫、海夫拉和门卡乌拉。它位于开罗西南部,约建于公元前2600年与前2500年之间。三座金字塔中最为雄伟的是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它高约146.6米,这一建筑高度的记录3000年后才被埃菲尔铁塔(1889年,巴黎,320米)打破。四方底座边长为233米,据说由230万块2.5吨重的巨石累砌而成。其他两座也并不逊色,海夫拉金字塔高约143.5米,门卡乌拉金字塔高约66.4米,三座金字塔在陵园中比肩而立,震慑四方。三座金字塔的方位设置也让人玩味,有学者将它们与尼罗河的相对位置测定出来,发现它们和银河与猎户的位置大体类似,或许这是埃及人对于永生的美好愿景:天上——人间——美好的家园不止一处。

图1-9 吉萨金字塔群

吉萨金字塔都是由淡黄色的石灰岩建造的,表面是白色石灰岩;塔身线条精准笔直;整个身躯呈现的是对称和稳固的结构——岿然不动、威严凛然。外部视觉上的金字塔诉诸外界的是不可侵犯的姿态,而探究其内部结构,到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为止也还是迷雾重重。一句胡夫金字塔上的文字“不论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降临在他头上”成为不少考古人员死于非命的谶语。金字塔上的铭文不止一次对那些不怀好意的窥探者施以咒语——“这墓是我在西方的墓地中建造的,位于洁净而适中的地方。任何贵人、任何官员、任何人,若从此墓取走任何一块石头或砖头,我会在大神前求公道,我将如抓一只鸟的脖子那样抓着他的脖子,我会令世上所有的人害怕那在西方的精灵。”——不过,这并没有挡住人类的追问,此后关于金字塔的探险活动依旧如火如荼。

金字塔面世以来,它和几何的渊源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首先是建筑工程中的设计施工问题:如此笨重的石块在机械化程度严重低下的当时如何单以人力上升到百米以上的高度;其次是建筑石材问题:230万块石头并没有用水泥或其他物质进行粘结,但却吻合得天衣无缝——有报道说连一把锋利的小刀都难以刺进。那么其后4500年的地壳运动它是如何一一经受而稳固如初?后来一系列的问题都把这个经年的悬念推向了极至: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它的高度的平方和每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塔体的进口处隧道正对着北极星……

图1-10 狮身人面像

在吉萨高原上比金字塔更加夺人眼球的,当属以法老海夫拉为原型的狮身人面像(图1-10)。它坐西向东,蹲伏在主人的陵墓近旁。由于它的外形和希腊神话中的人面怪兽斯芬克斯有几分相像,因此又有人以“斯芬克斯”相称。这座庞然大物,长57米,高21米,仅耳朵就有2米长。狮身人面像经过几千年的风霜早已经不复当年胜景时期的华美。据说它在建成之初头戴皇冠,面额有圣蛇浮雕,留有长须,项圈绕脖。但今天我们所见的斯芬克斯则可说是朴素之至,风化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它一脸沧桑。皇冠和项圈不知所踪;圣蛇浮雕已经在大英博物馆里颐养天年;胡子被存放在埃及的博物馆中;有关鼻子的来龙去脉有颇多的版本:一说是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轰斯芬克斯——它在兵临城下时仍没有俯首称臣之意;二说伊斯兰苏菲派教徒沙依姆·台赫尔不满那些日日前来朝拜的信徒,爬上当时已被沙土埋没的石像,将外露在外的鼻子斫去。而狮身人面像的颈部、胸部的腐蚀更是相当厉害。其他部位的频频塌方和表面彩绘的脱落也使得它“肌肉”松弛、面色苍白。

狮身人面像的两个脚爪之间有个石碑,刻着古埃及的一个传说:十八王朝的时候,黄沙已经将斯芬克斯掩埋。可巧的是,一个王子在高原上狩猎,因为困顿难耐刚好在斯芬克斯被埋没的地方休息,斯芬克斯托梦给他:如果你能帮我清理身上的沙子,我将助你成为埃及的国王。王子大惊,梦醒后旋即与仆从们把斯芬克斯从黄沙中“拯救”出来。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的图特摩斯四世。

金字塔只是法老陵墓的组成部分之一。金字塔的东面和较低的朝河的方向各有一个祀庙,二者由暗道相连接。在中王国之前,它们并不是陵墓的主体,但是由于后来国都的搬迁和猖狂的盗墓活动,这些从前作为附属的建筑物不再被忽视。尼罗河西岸的山崖西侧,是著名的“帝王谷”——为了法老尸体的安全,曝露在外的金字塔被隐藏在内的石窟所代替,而山崖外部是梯形的享殿,它们和周围的建筑协调地“生长”在一起。著名的门图普太享殿,就是如此,它由两层平台相叠,顶端是一座金字塔形的建筑。平台上的柱廊还出现了后来希腊多利克柱式的雏形,即柱身为十六边形,下细上粗的建筑样式。

在享殿的建筑中,最引人侧目的是它入口处的方尖碑(图1-11),它在中王国时期出现,是埃及人奉献给太阳神的礼物。神庙的威严在未及进入时就被它渲染至极。它通常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通常用阿斯旺产红花岩石),下大上小,顶部是方锥形,碑的四面刻有象形文字,国王的名讳和封号都悉数在目。这个融纪念性和装饰性的建筑物在后来得到无数到此劫掠者的青睐,而它的仿制品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泛滥了得。方尖碑中最为著名的是埃及政府赠送给法国的礼物——卢克索神庙的方尖碑(是正门的两座方尖碑之一)。它高达23米,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琢而成,如今屹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成为法国的“国宝”。

图1-11 卢克索神庙前的方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