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赏析
1.9.2.1 话语精神与叙事策略的圆融——评电视剧《爸妈不容易》
话语精神与叙事策略的圆融——评电视剧《爸妈不容易》

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是置身于文化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语境下,它的商品属性使其由以往的艺术文化转变成一种商业文化、大众文化。商业因素的介入使电视剧发展呈现出题材、表现方法、类型、风格等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向;但同时也出现了作品人文精神的逐渐丧失,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偏离,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滑落等令人担忧的现象。从根本上说,电视剧从来就被赋予了宣传教育的意义,无论是通俗剧还是主旋律电视剧。文化艺术的终极意义就在于精神的关怀和人性的提升。如何使电视剧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又能使广大观众接受,这是时代赋予电视剧创作者的神圣责任。一部电视剧在这方面成功与否,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电视剧的叙事策略紧密相关。

电视剧《爸妈不容易》选取“高考”作为题材。这一题材是当代生活中所面临的普遍关心的尖锐而又敏感的话题。如何将“高考”这一题材做得既让观众觉得感同身受,同时又不违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还能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主题精神,它的叙事策略必然是很讲究的。下面探讨一下电视剧《爸妈不容易》的话语精神和叙事策略。

一、大众立场上的悲悯情怀

自从中国第一部高考题材的电视剧《命运的承诺》播出以后,有关高考题材的电视剧便一发不可收拾。近些年,像《十八岁的天空》这类青春校园剧,虽然浪漫轻松,但总觉得与现实生活隔了一层,不能真正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质。如《陪读》这类家庭伦理剧,虽然贴近大众,却因为过多地表现家长之间的情感纠葛,不能不说有媚俗之嫌。

《爸妈不容易》这部电视剧的取向既不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进行枯燥的说教,也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恣意放纵,更不是站在叛逆者的立场上一味反叛。它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温婉而真诚地关怀大众。这种关怀,指在叙事中不是抱一种贵族态度,去居高临下地同情大众;也不是一味地趋时媚俗,与大众采取一样的看法。它是一种态度上的平民化,感情上的平民化,而不是思想上的平民化。《爸妈不容易》写了一个大家庭在孩子高考期间的悲与喜。吕晨红和邹志这一对夫妻,年龄临近五十了,为了孩子高考,放弃山东老家的优裕的生活,变卖家产,背井离乡闯上海,历经了千辛万苦,这是多少在外打工的中国老百姓的写照。吕晨亮和朱燕珍夫妻俩都是普通的工人,没多少文化,望子成龙是他们的最大的愿望,他们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路子,在他们的眼里,孩子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这是多少平头老百姓的心声。吕晨光和宋琼虽然是知识分子,可是他们早就在两年前离婚了,为了女儿的高考,他们向家人隐瞒了事实,饱受情感的折磨,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正是这一情感的取向,拉近了它与大众的距离,使大众感到如此的亲切而又温馨,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于是观众就会在潜意识中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与主人公合一,开始对叙事目标关注。

有一些诸如“望子成龙”的之类的作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采用一种喜剧的风格,的确赚得了观众不少的笑声,但是却并没有“笑中含泪”的辛辣与深刻,更多的是戏谑和浅薄。而《爸妈不容易》却是真挚而朴实地展示出老百姓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显示了创作者的一种悲悯情怀。即便是对朱燕珍这样一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女人,作者注入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关切之情。朱燕珍为了儿子的高考,处心积虑,乱发脾气,编剧在此很注意发掘她内心深处的东西。其实她也不想这样,然而她却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她嘱咐丈夫在她乱发脾气的时候踩她一脚。这一人物的塑造,显示出创作者对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的一种真诚朴实的关怀。

这一悲天悯人的情怀源于创作者对人类的爱和对社会的责任。在物欲横流、喧闹浮躁的世界里,这种情怀是需要的。尤其是在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领域,坚守这一阵地,更是必要的。也正是这种与普罗大众紧密相连的情感所致,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融入剧中,与剧中的人物同哭同笑。

二、平民视角下的精英叙事

电视剧《爸妈不容易》所涉及的“高考”话题,是一个主流话语。主流话语承担着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弄不好观众可能因为其说教意味太浓而不愿意接受,因此必须讲究一定的叙事策略。编剧在编织故事情节的时候,让故事发生在一个大家庭中,在上海的吕家,因为大女儿吕晨红要把儿子从山东送回上海念高三,这个大家庭中正酝酿着特大的风暴。全剧用平民百姓家朴实真挚的亲情的演绎来承载高考这一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其着眼点和立足点是指向老百姓的,以一种平民视角,叙述着普通老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事件被描述,总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来描述,总是要挑选一个观察点,也就是看事情的一定方式和角度,也就是叙事学中所说的视角。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是虚构的事件,我们都要选取一定的视角。在叙事艺术诸要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叙事视角的确立是剧作至关重要的一步。“有了一个绝妙的叙事视点,将有助于编剧完整地表达他的创作意图,也有助于帮助导演乃在观众理解他的意图、欣赏他的作品。有时候,选择了一个好的视点,还可以赋予一个平凡的故事以不平凡的意义,透露出编剧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见解。”[1]《爸妈不容易》采取一种平民视角,但是平民视角的定位是有原则的,《爸妈不容易》是站在宏观的、人文的角度来关注老百姓的,体现了平民视角的真正内涵。不像有些电视剧,对平民视角出现一种误读的“伪平民”现象,热衷于平民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反常和丑恶的东西,试图用这些来勾起观众的好奇,达到取悦观众的目的,殊不知这是一种低级庸俗的趣味,创作者忘记了作为一个文化艺术创作者的责任。

《爸妈不容易》采取的是一种平民视角下的个性化的具有深度追求的精英叙事策略。精英叙事指在叙事中表达自己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的体验和认识,为人们提供一种审美理想和人文远景,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编剧主要是通过人物伦理情感的转换这一策略来实现的。编剧把理想寄托在邹志这一人物上,通过塑造了邹志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人物,实现了伦理情感的转换,从而将自己的意图传达给观众。邹志曾经当过兵,在生活中是一个小人物,但却颇有一些英雄主义的情怀。他的脾气非常直爽,有一种豪气,但同时他又不乏细腻和柔情。是一个有责任感、重情重义的男子汉。本来在山东他们已经有一份家业,但是为了儿子能考上大学,他扔下山东的一切,带着妻儿一起到上海闯荡。他正视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五十岁的人了,还学英语,在骑马场找到了一份工作,人生的一切在五十岁的时候从底层重新开始,编剧给这样一个人物注入了太多的勇气和豪情,他承载着编剧的希望,去鼓舞处于社会底层的正在作无奈挣扎的芸芸众生。在对待儿子的问题上,邹志希望他和儿子能够做到两个字:平等。但是眼看着这个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厉害,邹志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让儿子以后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一定得把儿子送进大学去。于是,他对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儿子的“不争气”,让他和儿子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他的心情越来越焦虑,脾气也越来越大,他似乎已经彻底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平等”两字。等到高考成绩出来,儿子离家出走了,这时的邹志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情,生活中除了高考,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他没有逼儿子重新参加高考,儿子的第二部小说也就此诞生。在此,显示出创作者对教育体制的忧思与见解。

三、常态生活中的戏剧元素

从大众审美心理层面上看,中国观众习惯并津津乐道于家长里短、似水流年中的平淡生活,并善于体味包含其中的深厚的人生哲理。从叙事技巧层面上看,在平凡常态的生活中蕴藏着的峰峦叠起的情节,反映以家庭为核心的平民百姓的悲欢离合的电视剧,很受百姓欢迎。这是中国电视剧在创作上找到了一条通向成功的便捷,这类成功的作品有:《渴望》、《孽债》、《咱爸咱妈》、《大哥》、《空镜子》、《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亲情树》等。我们可以从这类作品看到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具有时间跨度,戏剧性是在毛边化、原汁原味的生活中展开的。与上述作品有所不同,《爸妈不容易》叙述了高三这一年的生活,没有很大的时空跨度,也不像上述电视剧那样有一种时光变迁的沧桑感。太多的生活琐事充盈其间,必然造成情节节奏拖沓缓慢。这就要求《爸妈不容易》既真实而自然地反映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又必须集中而凝练,同时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上好看而又合理。

《爸妈不容易》故事的形态可以定位为戏剧化,作品三线平行展开,扩大了故事的容量,也便于情节冲突的展开。但是它没有通常大情节里可能出现的谋杀、犯罪、死亡之类的令人震惊的大事,也不是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变化的弧线的小情节,更不是不符合现实逻辑的拼贴似的反情节,它介于大情节与小情节之间。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把情节结构划分为“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他把这种介于大情节和小情节的之间情节称为多情节,仍然属于戏剧性结构。《爸妈不容易》以三线交织的情节结构展开故事,情节结张驰有度,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其最精妙之处在于戏剧情境的设置,把人物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中,让人物在情境中做出反应,这是“戏”产生的基础。

《爸妈不容易》开头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大情境,在高三这一年,吕晨红要把儿子小鲁从山东送回上海念高三。而吕家三代住在一起,本来房子就很紧张,更重要的是,吕晨亮之子壮壮高考落榜,必须复读,这样一来,小鲁就成了壮壮母亲朱燕珍眼里的一颗钉子了。为了壮壮有一个安静的复读环境,她必须把小鲁赶回山东去。这一大情境的设置,使人物原来的生活节奏改变,人物处于对抗与反对抗中,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这一大情境的设置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又设置了一个“总悬念”。悉德·菲尔德提出,“一般十分钟左右,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抓住你的读者”[2]。这说明影视剧的开端的“总悬念”是十分重要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说,观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在他失去耐心之前你如果不能抓住他,他可能早已换台了,因为电视观众的选择太多了。情境实际上是一种困境,它作用于人的内心,打破人物内心的平衡使之陷入冲突。《爸妈不容易》设置大情境的同时,设置了一个个小困境,吕晨红一家面临的是生活的困境,背井离乡来上海白手起家。吕晨亮一家面临的是朱燕珍性格和孩子高考失败的现状的困境。吕晨光一家面临着向女儿隐瞒了离婚的真相。这些困境的设置,为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开了道路,也吸引了对人物的未来充满了担忧的观众。

《爸妈不容易》有很多有趣和感人的生活细节,为了儿子能够上重点中学,做父母的求人说情,却又觉得很不好意思。朱燕珍为了儿子在高考期间能保持好的营养,逼儿子吃极不爱吃的各种有营养的食品。宋琼对女儿的早恋倾向,又气又急。还有家庭中的唠叨、牢骚、有趣的家常对话、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等。这些情景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引起了观众会意的联想。因而,对“家”进行细腻地刻画与描摹,使场景充满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可以潜移默化地表现创作者的某些深刻的意图。但是,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集中表现生活最精彩的东西,是戏剧化的根本。

“电视剧是一种叙事艺术。与其他叙事艺术一样,电视剧也是一种话语。”[3]电视剧既然是一种话语,它必然具备一种话语精神。而电视剧叙事的接受对象是广大电视剧观众,空洞的说教观众是不会接受的,如何运用恰当的叙事策略,做到既把体现出人关于生命和价值思考的话语精神传达给观众,又不使观众不感到索然寡味,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圆融境界,这是也许仅仅只是一种理想,但是却是创作者应该有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