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赏析
1.8.2.2 论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化——以美日韩青春偶像剧为例
论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化——以美日韩青春偶像剧为例

中国一直有“文以载道”的说法,以至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官方要求文艺作品言必称“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类题材的电视剧如雨后春笋般繁荣起来,而在这其中有关教育题材的电视剧由于背着“教育性”这个“沉重的壳”,一直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当然也偶有佳作,从1990年播出的曾经轰动大江南北的《十六岁花季》,到如今十分火爆的《家有儿女》,断断续续的几部作品,然而终究不能成气候。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教育题材电视剧沉寂之际,令人震惊而又遗憾的是在中国的VCD、DVD市场上,却到处充斥着美日韩教育题材的电视剧碟片,并且十分抢手。打开互联网,你会看见广大青少年对美日韩教育题材的电视剧好评如潮。由此可见,不是市场不需要教育题材的电视剧,而是市场被另类占领。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缺乏信心与创作观念的陈旧的恶性循环。随着电视节目市场化的气候逐渐形成,“娱乐”已经成为电视文化市场的重要的构成部分,教育题材的电视剧,不能因为被冠以教育之名,而在经济时代的文化创作之中,处于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应该放开眼界,彰显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功能,大胆地“寓教于乐”。

十几年前,相对于电视节目的教化性和娱乐性,人们总是宁愿把它的教化性摆在第一,偶有娱乐和搞笑之类元素,我们会大跌眼镜。时至今日,当荧屏上说笑玩乐的娱乐之风到处盛行之时,无论是电视媒介,还是观众,抑或是神经敏感的专家学者都已经泰然处之。这并非三者之间达成了“协议”,而是娱乐经济时代到来的必然现象。“电视至少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化娱乐功能,以及社会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四种作用于功能。但是,世界各国电视收视调查统计均表明,前两种功能(即新闻信息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最为重要,占据了观众绝大部分的电视收视时间。”[11]而影视行业一直走在前列的美国从来就视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文化娱乐商品,一百多年来,它的影视文化一直健康地发展着,并没有因为它把娱乐性放在第一位就出现部分学者们所担心的“亡党亡国”的危机。

从受众的接受方式来看,在全球化的后现代的语境之下,中国的观众再不可能被动地接受没有娱乐性的电视剧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发展,电视与网络融合之后,受众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收视行为也发生了种种变化。新媒介环境下的电视剧受众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他们拥有无限丰富的选择,也表现出了更高的积极性。与此相应的是,受众的角色也在从“被动的收听者、消费者、接受者或目标对象”向“搜寻者、咨询者、浏览者、反馈者、对话者、交谈者”转变[12]。观众是主动而积极的,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般被动、消极、无能且愚昧。这种现状就要求我们必须放下以往陈旧的观念,联系中国的实际,从理念上发生真正的转变,重视电视剧的娱乐性。虽然我们知道教育题材的电视剧应该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关注的是广大青少年的“成长”,能够对广大青少年起到正面的主导影响的电视剧。但是,看电视并不是像教室里学习一样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接受方式,它接受信息的方式是相对开放的,观众是否自觉自愿观看成为教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的首要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只要观众一转台,我们苦心经营的教育功能就无法实现。

从受众的审美心理分析,影视艺术中的教育性不是依靠理性的说教,而是凭借媒介的强烈感染,观众的情感自觉的介入,在强烈的心灵震撼中达到审美的理解和领悟,从而与艺术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内涵在精神上得到统一。朱光潜先生说:“凡是第一流的艺术作品大半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荷马史诗、希腊悲剧以及中国第一流的抒情诗都可以为证。它们或是安慰感情,或是启发灵性,或是洗涤胸襟,或是表现对人生的深广的关照。”[13]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题材电视剧的娱乐功能,取得潜移默化的效果。

美日韩教育题材的电视剧娱乐性强,受到国内青少年的喜爱,一些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中程式化“娱乐”元素十分明显。

一、故事情节的模式化

故事的框架结构基本上是固定的,呈一定的模式,只是换了明星和一些具体的细节。由于故事情节模式化打造,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观众的忠诚度。

1.教师玩火型

这类剧一般讲述一位身份不太光彩的教师,拯救一群被学校放逐的学生。这个教师一般不按照规则出牌,甚至采用暴力的手段教育学生,惹出了乱子,招来的传统保守势力的反对,但是却获得学生的喜爱,最后历经艰辛,终于实现目标,整个剧情轻松诙谐。如《麻辣教师》(日剧)、《龙樱》(日剧)、《极道鲜师》(日剧)。

2.青少年成长型

这类剧以青少年的成长为核心,讲述青少年成长中某一时期典型的经历。电视剧反映的是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人生阶段,面对成长的烦恼、懵懂的情感以及生活的挫折,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同,开放程度不太一样。日韩剧显得纯美,但是美剧却肆意展示小年轻人的狂野生活,除了希望留住青少年观众外,很大程度上还希望提高成年观众的收视率。如《玉林成长日记》(韩剧)、《野猪大改造》(日剧)、《橘子郡男孩》(美剧)、《绯闻女孩》(美剧)。

3.家庭教育型

这类剧以主要家庭为核心,用喜剧性的叙述手法讲述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成长的烦恼》是美国80年代又一部经久不衰的家庭教育题材剧,记录了一群孩子成长中的一切,也记录了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我国新世纪之初才有了一部仿照美国的《成长的烦恼》制作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韩国的家庭教育题材电视剧《追赶江南妈妈》,首播就以15.2%收视率成为同一时段播出的收视冠军。该剧反映了在望子成龙的父母意愿下,孩子们不得不学习的教育现状。还讲述了让上中学的儿子转学至江南后,在妈妈玄敏珠身上发生的一系列趣闻趣事。

这类电视剧之所以吸引青少年观众,是因为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内心里有很多难以言状的东西,这类电视剧正好反映的是他们所渴求的知道的东西。因此,他们的内心需求能通过这类模式化电视剧的镜像投射,在虚幻的想象中得到满足与体验,以至于百看不厌。

二、人物形象的造型化

“造型”原本是雕塑的艺术术语,主要是指创作主体以静态的单一的视点来把握创作客体的视觉形象。电视剧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应该是动态的多角度的,它的人物形象造型就是根据能够体现“娱乐”性的模式塑造人物。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就外在而言,大致包括服饰、发型、化妆等多个方面;从内在来说,涉及人物的个性内涵。换言之,就是用包装产品的方法来包装个人,使之得到大众的认可。日韩美剧一般挑选一些人气明星,经过造型以后,淋漓尽致地展示青少年观众认可的形象。

1.青春偶像型

他们是时尚一族,是青春的代言人。根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思维方式,所展示出来的形象应该是年轻貌美、纯情真诚、执着聪慧。如《麻辣教师》中塑造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暴走族”出身的教师,甚至无论从外表还是言行都带着浓厚的“匪气”,但是他真挚而富有正义,身上丝毫没有教师的道貌岸然,是学生内心真实需求的代言人。他敢揍学生们讨厌的教导主任,也能一人独战社会上欺负学生的小混混。对于不理解学生的家长,他也能大胆出手,为学生打抱不平。他的行为虽然有些出格,但是他就像传说中的“侠客”,为学生们排忧解难,在他身上寄托了太多的青少年们的理想与愿望,因而很受青少年欢迎。

2.青春梦幻型

这类人物纯清浪漫,充满阳光,自身充满各种幻想,也寄托着青少年观众的幻想。如《玉林的成长日记》中的女主角李玉林清新可人,如邻家女孩一般亲切可爱。她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虽然学习不好,但本性善良,重视友情,爱打抱不平。男主角朱俞民由可爱的金基范饰演,笑起来的样子很灿烂,也很明朗。他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富家公子,从小丧母,独立自尊,充满爱心,是个纯净阳光的英俊少年,时而流露的贵气令人惊喜。

3.时尚前卫型

这类剧的主角时尚、自恋、率性,酷而靓。这一类人物无论服饰发型,还是行为举止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甚至有些出格。《绯闻女孩》这部电视剧中的两位女主角是美貌、性感、早熟的女学生。两人一个金发,一个黑发,同样的艳如桃李,同样的冷若冰霜,同样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出种种诡计,卑鄙地陷害对方,同样地将男生玩弄于股掌之上。这些东西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但这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美国社会中存在的。这是第一部将现在时髦而流行的“博客”、“手机短信”这些元素当做核心主题,甚至大胆反映了美国高中学生们喝酒、滥交、相互钩心斗角乃至吸毒的现象,没有让人感到做作、生硬、虚假和故弄玄虚,以至于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

人物形象是观众消费的抽象的对象,人物形象的类型化造型可以满足观众的休闲、消遣、时尚等心理需求。这类人物身上寄托了观众的某些情感,一旦为观众所接受,就会成为一种固定的造型为观众所认可。如果观众厌倦,必然会有新的迎合观众心理的造型出现。成长中的青少年思维活跃、思想新潮,充满激情,上述人物类型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三、视听风格的生理化

这类电视剧,视听风格更加追求感官的愉悦、生理上的满足,让观众获得感官的享受、直觉的感受。先通过感官的刺激吸引观众,再诉求心灵上的潜移默化,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

从视觉上来看,这类电视剧中出现的场景一般是浪漫休闲的地方,诸如校园教室、绿荫草坪、地铁公交站、娱乐场,甚至还有酒吧、咖啡厅、舞会等时尚场所。在色彩、光调,造型、音响上定位上讲究先吸引感官,再感化心灵。主要通过时尚、新奇的视听造型吸引青少年。

从听觉上来看,台词讲究个性、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彩虹浪漫史》、《玉林的成长日记》、《野猪大改造》的台词带有纯情的夸饰;《麻辣教师》、《龙樱》、《极道鲜师》、《橘子郡男孩》、《绯闻女孩》更多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宣泄似的率真;还有《成长的烦恼》(美剧)、《家有儿女》、《追赶江南妈妈》(韩剧)的搞笑喜剧风格。另外还很注重电视剧的音乐创作,音乐更加煽情,有的甚至不再是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是从内容中相对离析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影音制品。如《橘子郡男孩》的音乐口味独特而出众,个性张扬的摇滚乐,吸引了很多观众。《玉林的成长日记》的音乐十分动人,电视剧播出后,音乐立即走红;《麻辣教师》的音乐多年来一直被很多青少年观众收藏。

我国电视剧的生产突飞猛进,然而教育题材电视剧所占比重却少得可怜,影响较大的也就那么几部,分析这几部电视剧的“娱乐”元素,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十六岁的花季》可以说是内地青春校园剧的鼻祖,早在1990年,这部反映中学生生活的电视剧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人物设置上犹如戏曲里的生旦净末丑的搭配,有一定的讲究,陈菲儿和袁野金童玉女的组合,韩小乐这样的耍宝似的人物,使全剧十分出彩。剧情上正方反方的对抗所产生的戏剧性的张力,吸引着观众不断追看。主题曲《十六岁的秘密》情感而非抒情的包装,多少年以后,还能唤起观众心中某种熟悉的感受。有内地版《麻辣教师》之称的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整体风格更加时尚,与时代连接更紧密,汇集了保剑锋、倪景阳、何志峰等一批年轻靓丽的偶像演员,以时尚的装扮,随和轻松的个性造型与时代相融合。画面明净精致,整个场景充溢着纯情浪漫的感受。剧情轻松诙谐,虽然设置了重重困难,却宛如一个教师带着一群学生做游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卡。《家有儿女》系列情景剧悄然走红,曾经全国超过13家卫视播出了该系列前3部。该剧融入喜剧元素,宋丹丹夸张搞笑的表演风格和幽默的语言本身就是个卖点。剧情上采用相声“抖包袱”之类的手法时时爆出来的笑料是它重要的法则。场景只有一圈沙发围拢的茶几或座椅包着的餐桌所构成的谈话空间,如临自家一样日常亲切。随着时代的变化,“娱乐”元素会呈现出新的特征,这需要我们打开视界,不断开拓创新。

现状表明电视剧不再是制作方一厢情愿的事,它和观众紧密联系。制作方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观众却并不买账。制作教育题材电视剧仅仅意识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并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使命。我们必须分析观众的心理,能真正渗透到青少年的成长中,根据不同时代所呈现新的特征,在视觉形象、形式包装、叙事策略上有所讲究,拍摄出符合同代人的价值观和欣赏口味的上乘之作来,才能有高的收视回报,才能最终获得娱乐与教育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