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赏析
1.8.2.1 欲望的疏离与缝合——《亲情树》、《香樟树》、《相思树》之现实审美意义
欲望的疏离与缝合——《亲情树》、《香樟树》、《相思树》之现实审美意义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我们的电视作品生产者、创作者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必须以我们的文化品位和美学品位去促成受众精神素质的提高,推进每一个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有的生产者、创作者却用一些从俗的东西降低受众的素质。而《相思树》就让我们在这部作品中所体验到了美的感受,使我们懂得了两性之间的感情,究竟什么样才是高尚的。”[1]央视一套新近开播的29集情感大戏《相思树》与先前的姊妹篇《亲情树》、《香樟树》同属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顾伟丽编著,三部电视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树”系列,合称“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从亲情到友情再到爱情,三部电视剧以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成为“泛娱乐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

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已近半个世纪,其飞速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当大众文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以商品化的模式进入电视领域,大众文化中各种欲望便被顺理成章地在电视剧中表达出来,促进了个体在虚幻的欲望叙事中狂欢。“80年代是中国电视剧从舆论宣传工具向大众传媒形式转化的开始,许多观众和部分电视工作者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电视剧是一种可以寄托现实梦想和宣泄心理欲望的娱乐叙事形式。”[2]于是,关于“宣泄”和“娱乐”的话题,开始纳入电视剧艺术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视野。在理论的推动下,电视剧一再突破道德和审美的防线,进行着欲望叙事,各种宫廷秘事、武侠暴力、婚外畸恋充斥荧屏;跟风、戏说、恶搞之风泛滥;绯闻、丑闻、官司疯狂炒作,这类媚俗之作一再以最原初的欲望维持感官刺激,放松了真正的道德和审美批判。然而电视剧“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却以不同一般的姿态和风格与欲望化的叙事相疏离,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并在叙事中恰当地进行缝合。《亲情树》被誉为新时期的《渴望》,《香樟树》在当年的收视率风云排行榜上名列第二,二者分别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专家奖、观众奖和政府奖的大满贯,如今《相思树》播出后,也受到观众的普遍喜爱,三部作品的成功,彻底打破了电视剧市场化到来以消费主义本性为核心的误导。

一、文化中的欲望

“欲望”一般是指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从个体生命的降生开始,个体一方面需要物质产品对其肉体进行供养,另一方面需要精神产品对其心灵进行滋养,只不过是不同的时期个体对这两个方面需求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个体正是在这两个方面此消彼长之下成长成熟,并走向生命的终点。从这一意义来讲,欲望只是表现了它对个体而言其基本性和正当性的积极意义,它属于人在通常情况下的正常需要[3]。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欲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贯穿中国近现代,直到当代文化,“欲望化”一直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法则。从“五四”开始的“启蒙欲望”,用以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学理念摧毁千年的做人范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歌颂“社会主义新气象的激情欲望”,再到“文革”后的思想解放运动,怀着对十年的深刻的创痛,以欲望话语来传达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个体欲望苏醒。当下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大众文化,更是对张扬欲望的一种强势回应。在消费主义的语境下,个体当下的欲望表达获得了空前的重视,贬低个体欲望的观念遭到拒绝,一系列的阶级元叙事遭到抛置。个体的存在需求得到更加真实的体现。文学艺术从追求终极的天上降落到现实的人间,个体不但不藐视反而醉心于庸常、琐碎、无序、繁复、平淡乃至无聊的日常生活,着力表现生活的原生态的真实细节和情境,传达生存者微妙复杂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悟[4]。本来是通过张扬和扩张欲望,来发现人的存在,展示人所蕴藏的巨大的生命力,以此来表现现代人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的追求、困惑和灵魂的挣扎。但是个体欲望的发展却矫枉过正,它在发轫之初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不断让位于个体在文化商品条件所炮制的欲望叙事中的堕落和陶醉,从而呈现为光怪陆离的欲望叙事模式。于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不再是理想和终极关怀,欲望成为人们的追逐的对象,因为快乐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望,对快乐的追求就成了人们光明正大的诉求。中国电视剧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大背景下发展和繁荣的。

中国电视文化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适逢欲望叙事的张扬和扩张时期,中国电视剧的历史与中国电视史相伴而生,30多年来,电视剧的这一变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步伐是同步的,商业诉求与电视剧结下不解之缘。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中国经济腾飞,电视剧也在此时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由于商业因素的介入,电视剧发展出现了多样化,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风格类型都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作品人文精神的逐渐丧失,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偏离,电视剧作为艺术的品格下滑。寻求真善美价值理性蜕变成追求物欲的工具理性。不断边缘化的知识分子从泛道德主义的立场撤退,重在道德教化的官方声音开始弱化,沉重压抑的苦难抒写和占据心灵高地的英雄理想主义被弃置。贪求感官刺激与欲望宣泄,还有安抚身体的娱乐化一时间蔚为壮观。而在影像表达中,这一表现显示了大众传播的威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身体欲望天然地和个体压抑的生理宣泄联系在一起,在商业利润原则的驱使下,一些影视作品不失时机地为这种生理宣泄推波助澜,从而使电视剧作品成为欲望泛滥的教唆者。

了解这一文化背景后,我们才能明白电视剧“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所具有的现实审美意义。三部作品以一种超越欲望本身的姿态,以纯净的方式展示人们的境遇,思考和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如仲呈祥所言:“电视剧在中国最受青睐,它应该成为中国大众用情感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个主要形式,而不应该成为中国大众生理上快感释放的一个主要对象。”[5]在大众文化发轫之初,张扬个体意识的欲望抒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后来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为实现商业利润,制作出一些低级趣味,粗制滥造、七拼八凑的东西,甚至出现了动物性的宣泄,这就失去了它原初的意义。为此,电视剧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就应真正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成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观众精神世界又引领观众精神生活,坚持审美理想,遵循艺术规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文化中发挥应有的历史作用[6]。本文所探讨的电视剧“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从这一点出发。

二、疏离与缝合

“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从一开始就与电视剧市场化时代所宣扬的纯商业化的娱乐大众的论调相疏离,始终坚持用美好的情感来启迪观众,表达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审美价值取向。在电视剧进入“泛娱乐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三部作品中所张扬的美好情感具有不一般的现实审美意义,作品很巧妙地将理性追求、情感宣泄、人格魅力融合在一起,自然而又丝毫不留痕迹。三部作品作为一种见证表明,电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它只是反映了当前大众心理需要的一个侧面,而绝非当下中国社会精神生活发展的主流,游戏式的狂欢无法替代人类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对终极关怀的追求。

作品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坦率地进行非欲望化的温情阐释,这三部作品的共同点为这一目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三部作品超越了欲望化的抒写,将生命的纯美本真追求与观众的期待视野缝合在一起,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法。

1.缝合情感体验:苦难与温情的二元建构

表现美好的人情人性美是“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始终如一的主题,但是作品并没有因此而粉饰生活,而是有条不紊地展示了生活的艰辛与苦难。温情成为主人公所追求的东西,在温情地追求中展开构筑人物所生存的世界,同时展示苦难,渲染苦难,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以人为纽带的苦难和温情在世界中的二元建构。温情和苦难构成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又是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温情与苦难同行,在通往温情的路途中展示了苦难之多的双重话语中体现了人性的悲壮感和世界的内在的张力。《亲情树》中,孙雨欣的温情追求就是要让弟弟妹妹们过得幸福美满,能够得到关心和呵护,但是现实中的苦难把这样一种追求击得粉碎。孙雨欣勇敢地面对苦难,作出巨大的牺牲,终于追求到亲情的回归。《香樟树》中陶妮等三个女孩子的友情经历了风风雨雨、生与死的考验,虽然芳芳还在监狱里,司马小杉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她们的友谊之树却枝繁叶茂。《相思树》里康凯和晓牧的爱情经历了怀疑、伤残、病痛,但是对爱情的忠贞不一使他们最后终于走到了一起。

远不在此,表现生活的艰辛是为了显示:即使人物处在困难中,依然执着于“生命之纯粹”的追求,揭示生命在苦难中所拥有的生命的欢娱和乐趣,所展现生命的鲜活和人性的美丽。即使生活是艰难的,社会是复杂的,但是仍然保持内心世界的“真”。虽然这些不无理想和浪漫色彩,然而正是这种表现,给了观众希望,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帮助观众实现在现世社会也许不能实现的美好的追求,从而使观众产生一种审美愉悦。

2.缝合人物:大时代下的新女性主义形象

“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中的人物形象的设定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特别是女性形象具有代表性。虽然三部作品中的女性的文化身份各不相同,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现实意义。《亲情树》中的孙雨欣高中毕业,为了弟弟妹妹,为了一份亲情,放弃了上名牌大学的机会,进了工厂。在这个女性身上显示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但是同时又赋予了她更多的时代气息。当欲望的抒写在这一时代形成一种强势的时候,孙雨欣的出现,犹如一湾清泉,滋润着渴望真情的人们干涸的心田。《香樟树》中的三个女孩都是大学毕业,她们都是知识分子、社会精英,但是在时代的大潮中如何使自己在家庭与事业上获得平衡,如何使大学里的纯美的友情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历练而继续保持长久不衰,作品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使我们明白,生活中生死与困难虽然随时与我们相伴相生,但是生活却依然是美好,它的前提就是我们用美好的心灵去浇灌。《相思树》中的晓牧由一个农村女孩成长为城市白领,是一个“灰姑娘”的典型,但是这个灰姑娘又与传统的灰姑娘不同,她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是以一种与男性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她的身上寄托的现代女性美好的梦想。另外一个女性尚洁,面对即将到来的婚姻而充满恐惧,真实地显示了现时代时尚女性的内心生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类女性时尚、浪漫、试图挣脱先天所赋予女性的宿命,但是却又因为时代的局限而碰得头破血流。三部作品的女性的文化程度、品位品格都不一样,但是她们都有高尚的人格,都有坚韧的个性。她们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她们是时代的意义上的现实精灵。

“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的女性形象,超越过去的女性抒写,不再是妇女的媒介刻板的形象,而是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女性主义形象。格拉菲尔在对妇女的媒介刻板形象和这些形象对受众的影响研究中,概括这些研究项目并发现,西方工业化国家、东方或是南方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类似的令人沮丧的情况:媒介生产或是媒介内容所再现的妇女太少。此外,媒介内容倾向于再现由其丈夫、父亲、儿子、老板或是别的男人所界定的年轻的、符合传统审美的美丽女郎,她们的形象被塑造成被动、消极的、屈从的和依赖的[7]。而“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超越了这一局限,这一超越使作品具有了时代气息和世界意义。正如李银河所言:“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全世界女性注意思想阵营中大约也应当被视为一种,她的基本目标是争取男女平等的最终实现。从短期目标看,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从长期目标看,应当从争取两性的和谐发展,到性别界限的模糊化,最终使性别作为一个社会分层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所有的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从而不仅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个人都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8]“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是在为女性写作,为时代的女性写作,写作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思所想。剧中人物的命运遭际的时代感,使人物与观众具有了交流的契机,从而形成一种共鸣,这也是作品引人注目的关键。

3.缝合故事:曲折的情节与感性的抒怀有机融合

戏剧性叙事风格是电视剧的叙事风格之一,作品在结构故事的时候,采用了戏剧性手法。这种风格离不开情节的冲突性、偶然、巧合等技巧性的运用。一提到戏剧性手法,人们一定会将它与俗气相联系。殊不知,恰当地运用这些技巧,不但不会损害作品的艺术性,还能够给作品增色。电视剧是需要观众的,要知道这些技巧是前人长期地摸索观众的心理才总结出来的,因而讲究情节的技巧性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并不是一味地为了迎合观众放弃某些艺术原则,最根本的是如何把这些技巧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艺术追求中,这是值得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剧作家深思的问题。

“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在这方面的探索无疑是成功的,作品把曲折的情节与感性的抒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个凄美动人的故事。正如剧作家顾伟丽本人所言:“电视剧应该是把美好的情感编织进曲折的故事情节中。”三部电视剧,每一部电视剧都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同时又深藏着人生的抒情感怀和美好的诗意追求。《亲情树》中,以孙雨欣和非血缘关系的弟妹们的亲情演绎为主线,她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和艰难,不得不放弃学业,舍弃爱情,却遭受猜疑,但是始终不放弃的是自己的责任和爱心,“好人有好报”,她的美好的愿望实现了。《香樟树》中以三个好友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她们经历了信任危机、牢狱之灾、死亡拷问,但是她们的友情终于延续下来了。《相思树》以康凯和晓牧的爱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历经千辛万苦,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剧中人物的美好情感催人泪下。作家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将观众缝合进美好的人生追求中,使用观众愉悦地融进了作品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化。

三、缝合的意义

电视剧一直处于一个主流话语、大众话语、精英话语等文化多元互动的场域,每种文化都具有别的文化所无法替代的功能。这些文化话语处于一种既互相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冲突的状态中。不同的叙事话语只有在保持自己的话语特质的前提下,吸收别的话语的叙事风格和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叙事效果。如果是三种话语的“极端化”的运用,必然顾此失彼。时至今日,我们处于既不能失去观众,又不能丢失文化审美意义的现实需求之中,要想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赢,应该是三种话语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杂糅状态。

“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在三种话语的融合上是成功的,对目前中国电视剧的走出审美缺失困境是一个有意义的借鉴。正如陈建功所言:“现代文明的发展的确为人的生活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却又几乎同时给人的情感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暗淡的未来,因此‘三棵树’自称‘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抓住了亲情、爱情、友情,可以说既抓住了以情感安身立命这一艺术的本质,也抓住了当下都市生活的渴待,即抓住了艺术走向群众的通道,因此它的成功,几乎是必然的。”[9]

传统文化的熏陶、文人气质、传统的心理结构和传统的生活态度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剧作家的表达,而现实观众的对大众化娱乐化的需求,使创作者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而审美追求又是媒体不能放弃的原则,那么睿智的选择应该是三者的结合。“三者的结合的基点在于人性及生活(历史、现实)之观照,艺术开掘的深度。文化商品具有两重性,它既产生着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着社会效益。就此而言,电视剧既要讲艺德,又要在机制上吸取商业性市场操作的优势,理想的电视剧应当是两种效益的统一。不同的文化呼吁之间要互相宽容,互相补充,从而实现三种的较理想的组合。”[10]电视剧“都市情感系列三部曲”的现实审美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