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赏析
1.7.2.2 论电视节目海外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以《非诚勿扰》与《中国好声音》为例
论电视节目海外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以《非诚勿扰》与《中国好声音》为例

受境外成功样本的启发,《非诚勿扰》与《中国好声音》通过购买国外电视节目的版权,然后进行借鉴和复制,掀起了电视节目收视率的狂潮。其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完美结合是值得发人深思的,究其根源,在于其本土化改造的成功。

一、节目的社会意义

当今社会是媒介化时代,人际信息对等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而心灵沟通是当今社会格外加强的倾向。人们可以通过媒体发泄内心心理压力,获得客观中立的建议,还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获得各种帮助,而观众通过观看电视节目不仅能产生情感共享、共鸣,还能从中得到情感反省与启示。《非诚勿扰》与《中国好声音》正是在这种前提下应运而生。

《非诚勿扰》突破了传统相亲观念,充分展现了恋爱的主动权。整个节目的流程反映了男女平等挑选爱人的权利,通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的环节,到最后进入“男生权利”实现相亲的目的,在整个流程中充分展示了不同人的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等。

《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则是通过四位著名歌手将作为明星导师挑选歌手,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发掘了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真正音乐人。令人可贵的是,这个节目的歌手可以不受长相的限制,无论高矮胖瘦,残疾与否,只要有一副好嗓子就有机会上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于是在这个节目里,我们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嘉宾的亲和力

电视节目的嘉宾的选择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善解人意,另一方面还要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一方面评论要公允,有说服力;另一方面还要感性,具有人性化的大爱情怀,深刻感人。《非诚勿扰》与《中国好声音》在嘉宾的选择上无疑是下了工夫的。《非诚勿扰》的嘉宾黄菡的评论,充满慈爱,作为栏目的润滑剂,设置得合情合理。她的言论多半是鼓励、肯定、劝慰的基调,拿捏得也恰到好处。而乐嘉就扮演着严肃者的姿态,以苛刻、真实接近残忍的角度揭穿人性的心理,虽然有时候未免有些直接,难以接受,但是他一旦被感动的时候,举动又是那么地感人,他甚至当场拿打火机点燃男嘉宾的衣服,以帮助男嘉宾下定决心走出旧的生活,开始新的自我。《中国好声音》中刘欢沉稳大气,庾澄庆激情机智,那英热情奔放,杨坤诚恳真实。一方面,他们的点评准确深刻,充满了人性化和励志色彩;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充满感性。当听到感人的歌声的时候,杨坤泪流满面;当听到某个歌手伤心的人生经历的时候,刘欢潸然泪下;当听到动人的歌声时,那英手舞足蹈;当听到自己满意的演唱的时候,庾澄庆眉飞色舞。还有四个人在争学生的时候彼此“互掐”,又给现场带来了不少幽默轻松的色彩。

三、内容的平民化取向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电视传播从精英启蒙阶段向平民化转型,电视传播具有了明显的平民化取向。虽然平民化取向与当代社会的文化思潮、经济转轨和社会公民意识的提高有关,但是在传播实践中平民化取向分寸必须适度。有不少电视节目打着平民化取向粗制滥造,其最后结果是停播。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做到平民化有品位是不容易的,《非诚勿扰》与《中国好声音》在平民化的分寸上拿捏适度,值得肯定。

择偶永远是现实的风向标,寻找配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找对象的有需求要看,不找对象的也可以把节目当做一个观察社会的视角。《非诚勿扰》成功突破了中国电视节目性质上的限制,关注了社会民生现象,同时平民的择偶标准反映了社会角度,说明社会化问题和趋势。这是一个突破,使得中国的电视在真正意义上为百姓生活服务。而《非诚勿扰》另外一点的成功本土化的尝试,是做具有中国特色的相亲节目。英国“泰斗级”节目制作人保罗·杰克逊极大地称赞了《非诚勿扰》的三大创新设计:心动女生、点评嘉宾、女嘉宾连续出现而不是频繁更换。“这是一种很成功的中国本土化的节目设置。西方在择偶相亲交友中会更趋自我主义,不会听取专家的意见,但是《非诚勿扰》这样更趋理性化的设置适合中国观众。嘉宾之间碰撞摩擦,更能产生很多社会热点话题,让节目更加具有内容。”[10]

而类似于《中国好声音》的中国的选秀节目其实已经有很多尝试了,从《超级女声》开始走红,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竞相模仿,《绝对唱响》选配对,《名师高徒》师徒搭配,《加油好男儿》以男色博眼球,《中国达人秀》注重草根阶层。在众多的庞类杂乱的同质化节目中,本来以为审美疲劳的类型,再模仿也再无新意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盲听”一词来到观众的眼前,不注重从形象、外观、包装上评比选手,从声音、音线、音质上选出最佳选手,顿时令观众眼前一亮。而独特的转椅、大牌的评委、高质量的声音、煽情的故事都是好声音的几大看点。另外一个讨巧之处就是节目其实是碎片化的,每一个选手的表演都能独立成章。

由此可见,从《非诚勿扰》到《中国好声音》已经看出,中国的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到平民化、大众化、普遍化。任何人都有参与进来的可能性,观众就是选手,选手也是观众,关注这些节目的动态,实际上就是自己身上的事情,让太多可能性演变为事实,做到电视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生活。

四、制作的精良细致

电视节目作为影视艺术必须遵循艺术的规律,在环节的策划、嘉宾的选择、视听效果的追求上都必须做到精致。

首先,两个节目环节的设置充满了悬念。《非诚勿扰》男嘉宾在最后一个环节“权力反转”,让许多男性观众长出一口气,因为在被女嘉宾“压迫”三个环节以后,胜利者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了,这个环节是决定牵手能不能成功的环节,是整部节目的高潮,留下的悬念很多,所以吸引观众。《非诚勿扰》在环节设计上非常精妙,能够很巧妙地抓住观众的心理,这是这档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好声音》分为“导师盲选”、“导师抉择”、“导师对决”、“年度盛典”等几个环节,整个过程充满悬念,时刻吸引着观众的好奇心。

其次,在视听打造上十分精细。电视节目在演播室的布置,现在灯光的设置、音乐音响的设计上需要精心构思,巧妙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以《非诚勿扰》的音乐伴奏为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音乐的魅力。其中有三段音乐十分出彩。当男嘉宾出场的时候,《Can You Feel It》这首歌曲相配,节奏感非常强烈,女嘉宾登上舞台就是为了能够寻找到能保护自己的守护神,这首歌非常有“男人味”,能够刚加烘托男嘉宾高大的形象。如果男嘉宾形象并不高大,这音乐正好可以和男嘉宾的形象作对比,增添节目的风趣性。当男嘉宾的灯全部被灭掉的时候,全场灯光暗了下来,播放的是《O Fortuna》,这本是一个很悲壮磅礴雄浑的音乐,用在这里能体现男嘉宾没有被全场女嘉宾肯定的心理。作为一个做好充分准备来参加节目的男人,在现场被24个女生灭灯,这是一件比较难过的事,这个音乐可以对男嘉宾的心情做最好的诠释。男女嘉宾牵手成功之后,《梁山伯与茱丽叶》响起。这首大家朗朗上口的爱情歌曲,它的曲调正好就是男女嘉宾找到幸福另一半的心情的阐释,另外这首大众化的歌曲还能和观众拉近距离。不同点音乐诠释不同心情,所以说《非诚勿扰》在配乐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中国好声音》更是如此,堪称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该节目的播出平台为浙江卫视,这支星空传媒共同控股的星空华文传媒,接洽了《The Voice》的荷兰版权方,并由他们来制作完成中国版。曾经对外播出打包售价高达8000万元,节目制作组曾与多家国内一线卫视接洽过,但是由于价格昂贵等多种原因,最后花落浙江卫视。它秉持着“以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宗旨,真正做到了制作精良。姑且不说它天价的椅子,每把价值80万元。现场的放映设备也是十分考究。节目录制场地专业的后台音控操作设备、环绕全场的巨型LED屏也运用了高科技,就连每位学员脚下踩踏的舞台,也是一面智能LED屏幕,会随着学员演唱时的律动而变换图形和色彩。还有《中国好声音》的背后有着一个十分强大的音乐团队,由北京奥运会音响总工程师金少刚领衔。

因此,中国电视节目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抓住观众的审美心理,进行平民化的改造,同时还要注意改造中的质量和品位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良的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