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视赏析
1.2.1.3 三、电影与商业
三、电影与商业

电影具有娱乐性,而娱乐是销售给大众的,这必然使得电影与商业发生关系。纵观电影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商业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最初的电影是以纯商品的面目出现的,它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得经济效益。于是其内容也不外乎马戏,滑稽之类的娱乐成分。后来经过艺术家们多年不断的探索,电影才跻身于艺术的殿堂。事实证明,电影由商品到艺术的飞跃,没有使电影摆脱其根深蒂固的商业性;相反,由于艺术的可欣赏性而使电影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吸引力,它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人们要理解一个事实:电影是由企业生产出来的艺术商品,它一经制作完成,就要投放市场,在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同时,还应获得相应的利润来进行再生产,否则就不能维持自身庞大机器的正常运转。电影制作是要有巨额投入做前提的,许多影片场面之大,令人咋舌。所以它需要有商业的回收来进行扩大再生产。

市场是电影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唯一渠道,价值规律同样作用于电影商品的买卖。但是电影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有它自身的规律,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电影作为商品,它的生产过程大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前期筹备阶段,包括编剧和筹资。在这个阶段,制片和编剧是核心人物。制片主要负责财务和组织工作,从总体上来讲,制片在整个电影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最初有拍片计划开始,到筹募资金,再到电影拍摄制作和发行,直到最后回收成本,整个过程都要全程参与。在前期筹备阶段,制片主要是筹集资金、制订拍片计划、安排人事。编剧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剧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资深编剧直接与制片会面,提供剧本的创意,也可以是制片人有好的创意,雇请编剧来写剧本;另一种是买下小说游戏等版权让编剧改编成电影。

剧本的创作一般包括故事梗概、分场大纲、完整的剧本。如果比较顺利的话,一般就按照这个程序进行了,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剧本会经常被修改和改编,如果制片和导演不满剧本,也可能换掉这个编剧,另请其他编剧,这样的话,就经常会发生署名纠纷。在美国电影业界,这类的纠纷由编剧公会(Screen writer’sguild)来裁决,在中国电影业界,解决这种争执没有一定之规,还有待完善。在剧本撰写和修改阶段,制片就会开始筹集资金,寻找导演及明星,制订明晰的拍摄计划,并对这个项目的成本进行详尽的预算。为了获得资金,拍摄计划里通常会有剧本的大纲或剧情简介,当然也有一些电影并不完全遵照剧本来拍摄,比如说纪录片有时候就很难按照剧本执行。

第二,中期拍摄阶段,在这个阶段制片和导演是核心人物。主要有定剧组、挑演员、选景地,并根据预算定出拍摄日程。拍摄可以按照顺序拍,也可以跳拍,制片可以针对演员、剧组、地点、天气等因素进行适当的安排和调整,编制出一份最有效的拍摄进度表,以便节省成本。

在这个阶段,导演统筹全局,进行分工协作。在导演的统一要求下,助理导演负责写分镜头剧本,有的甚至要求绘图师绘出分镜头;场景组负责场景的建造,包括布景、服装、道具的设计与制作;助导组要负责挑选演员,讲解台词和设计动作,与演员进行沟通交流;摄影组以摄影师为首,包括灯光照明都要到位,与之协同工作的还有录音,录音师负责安置好录音设备,确保声音录制无误;总务组包括化妆师、服装师,还有运送演员与剧组的司机都妥当安排。在这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如果不注意合理部署,往往会给电影的制作带来重大的损失。

第三,后期制作阶段,是电影的合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剪辑师是核心人物,他会与导演沟通,在电影的拍摄阶段,就开始不断地检查原始素材有没有什么瑕疵,及时通知导演进行补救。等素材积累得差不多了,剪辑师就开始进行剪辑。最初的一次剪辑称之为粗剪,完毕以后和导演进行沟通。根据导演的意见,接下来进行定剪,特效镜头和一些特俗的镜头这时候都要插进去。这一轮结束以后,声音剪辑师就要开始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对对话、音乐或声音特效进行混音,很多情况下是后期录音,也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在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有时候由于天气和场景的使用等不利因素会造成损失,有时候甚至是人为的意外也会带来损失,而且这些损失动辄需上百万。所以制作一部高质量的电影,具备雄厚的资金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