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
1.1.1.3 章后记:创业是一种生活态度
章后记:创业是一种生活态度

和大学生谈创业,听老师给学生讲创业课,发现大家会直接进入一个无比“务实”的境地:如何创业,如何赚钱,如何注册,获得融资……

其实这不仅仅是在大学,参加过多次创业的私董会,即使面临天使轮、A轮、B轮的创业者,他们关心的也都是非常具体层面的内容:如何赚钱,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展开营销……

务实是一件好事,而对于大学生来讲,过分的“务实”会让大部分学生对于创业产生“偏见”:“我就想找个好工作然后踏踏实实地生活,为什么要创业?” “了解那么多税制计算,和我今后有什么关系?”老师上课辛苦,学生对于创业也产生了抵触的心态。

很幸运,作为心理学工作者的我们,习惯于从内心层面去看问题:创业首先不应该教会你具体去做什么,而是教会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你的生活。

举个例子,刘慈欣老师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了两条“宇宙社会学”的真理:一是生存是文明的最根本需要;二是文明不断地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如果将之引申至人类社会,你会发现: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只有行动才有可能创造价值;个体价值不断地增长和扩张,只有你努力创造,才能从社会总量中占据更多的资源。推导出来的概念即为“主动律”:只有主动地生活,才能拥有更好的一切。只有持续主动地创造,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产生“爆炸式增长”。

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有的人生目标都统一地来自外界:“只要考上大学,你就完成了所有的使命,就可以放松了。”当我们在大学伊始,对大学生活有着无尽期待,却发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时;当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类似落差,于是过上了无所事事的生活时……希望你可以想起这样的“真理”:与其满足现状,不如积极创造。没有目标,我们自己寻找目标;对现状不满,我们创造现状;所有人都无所事事,你的有所作为将使你成为环境中的领军人物。

这一切,都叫作心智模式,一种内心自动化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比如,你可以选择大学后直接就业,但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就业是你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在工作中发现机会、创造新生活?如果选择后者,慢慢地你会习得一种心智模式,叫作主动。

你可以选择大学期间就创业,但是你也要理性地评估:做什么是你擅长的;你必然要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和未来长远的机会。这将教会你另一种心智模式——理性。

在真正的创业过程中,你需要看到不同人对于你的Idea (创意)的意见,并且以合适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需求导向的心智模式),并且随时调整(灵活的心智模式),最终,你会完善自己对于生命的掌控感:我的人生,由我做主。这一点,是很多人羡慕的叫作自我掌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