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5.42 第七十九章

第七十九章(今本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大义】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就像张弓,你一扣弦,弓背的上半截就会朝下弯,下半截就会向上翘,这叫“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人之道,正好相反,是损不足而献有余。作者说,有谁能把有余的东西献给老天吗?恐怕只是有道者吧?圣人都是只做好事,没有占有欲,不但不要多余的财产,连功名也不要。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怕人以为了不起。(天道和人道)

【讨论】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这段话,多少人解释,全没看懂。其实,道理很简单,弓这个东西,你只要一拉,上半截就会朝下弯,下半截就会朝上弯,弓背的两端,比起原来的高度,上边的就降低了,下边的就升高了。孔子主张“和而不同”(《论语·子路》13.23),老子也不讲大同。他的态度是,社会的两极,高的应该压一压,低的应该抬一抬,把差距适当调节一下。他并不打算把两者拉平。弓,如果上下拉平,弓背就折了。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前两句,是重复上文的“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后两句,意思正好相反,但“奉”和“补”不一样,不是补充,而是奉献。这几句话,真是洞穿古今。中国历史上,老百姓造反,大旗上写着“替天行道”。天道是什么?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类社会太缺德,总是劫贫济富,“损不足而奉有余”,但缺德缺到头,事情就反过来了。这时候,就会有人出来,借老天爷讲话:既然你们劫贫济富,我们就要劫富济贫。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这是问,有谁财富太多,良心过意不去,肯拿出来交给老天吗?恐怕只是“有道者”吧?上句,河本、王本作“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严本作“孰能损有余而奉天下”,傅本作“孰能损有余而奉不足于天下者”,“损”字是后加,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把“天者”改成“天下”。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这里,《老子》也是拿圣人说事。“弗有”,今本作“不恃”。“弗居”,今本作“不处”。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今本无“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