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5.33 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今本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大义】

此章也是论兵。作者说,好的武士会量力而行,不滥用武力;善战的人会控制情绪、不逞一时之愤;善于取胜的人不与敌交手,也能战胜敌人;善于用人的人总是礼贤下士,而人乐为之用。这些武德,都是不争之德。有这种德行,才算懂得用人,才算懂得配天,古代最高明的人,也不过如此。(不争之德)

【讨论】

“善为士者不武”,这里的“士”是武士。古代的士本来是武士,庙堂之上,是谦谦君子;战阵之间,是赳赳武夫。武士变文士,是孔子死后的一种变化。顾颉刚先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可参看。(1)“不武”,武,从戈从止,像一作戈和一只脚(止即趾的本字),可能是指荷戈的步兵,古人有“止戈为武”的古训(《左传》宣会十二年)。武本指步武,后被引申为各种武德,如刚武、勇武、威武。古代谥法,有文、武二字,彼此对立。西方和战争或军事有关的词多与男性有关。(2)此字略相当英语的macho或martial。

“善战者不怒”,军人的大忌是怒。《孙子·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善胜敌者弗与”,是说善胜敌者不用跟对手交锋,即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与”,各本作“与”,唯傅本作“争”,作“争”是通俗化。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说善为人下,人乐为之用。

“是谓不争之德”,“不武”、“不怒”、“弗与”、“为之下”,都是与人无争。

“是谓用人”,是谓得人之用。今本作“是谓用人之力”,则加字以具体化。

“是谓配天”,是谓合天之道。

“古之极也”,古代武德的顶峰。

————————————————————

(1) 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收入《史林杂识》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85—91页。

(2) 李零《战争启示录》,收入《花间一壶酒》,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100-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