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5.32 第六十九章

第六十九章(今本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大义】

此章是论兵。作者说,大象无形,什么都不像。不像,才能大;像,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小东西。用兵有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为天下先”。有“慈”(仁慈)才有“勇”(勇敢);有“俭”(节制)才有“广”(扩张);“不敢为天下先”(后发制人),才能领先于所有成功者。如果没有“慈”,却想“勇”;没有“俭”,却想“广”;没有“后”,却想“先”,那是找死。只有仁慈之师,才能战必胜,守必固。老天要想成全谁,就会用仁慈保卫他。(以慈为城)

【讨论】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道是抽象,抽掉了万物的象。它的特点是大,什么东西都可包容,但它本身,什么都不是,什么也不像。“不肖”是不像。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意思是,如果它像某个具体的东西,时间长了,就会变成某种细小的东西。“细”是对“大”而言,严本作“小”,意思相同。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上“宝”是珍贵之物,名词;下“宝”是保有之义,动词。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仁慈,“俭”是节约,“不敢为天下先”是不敢先下手。古人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左传》文公七年宣公十二年和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孙子·虚实》),《吕氏春秋·不二》说,“王廖贵先,兒良贵后”。自古兵家有贵先、责后两派。俗话说,先下手者为强,后下手者遭殃。《老子》贵后。毛泽东说过,“我们要站在自卫的立场反击国民党的进攻,一个是自卫,一个是反击……我们的方针:第一条,就是老子的哲学,叫做‘不为天下先’。就是说,我们不打第一枪。第二条,就是《左传》上讲的‘退避三舍’……第三条,是《礼记》上讲的‘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就是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1)他这段话,后来也被用于中印边界和中越边界的“自卫反击战”,话的顺序变了,第二条和第三条反过来,第一是不打第一枪,第二是你若打我,我就还击,第三条是打过有争议的地区,再撤回来。

“夫慈,故能勇”,勇是出于慈爱。

“俭,故能广”,点滴节约,故能增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不为天下先,故能坐观其成,收全局之利。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意思是去此三条,则必死无疑。“则必死矣”,帛书甲本如此,乙本无“必”,河本、严本、王本也无“必”字,差别不大,傅本“是谓入死门”,差别较大。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三条当中,慈是第一条。慈是爱惜生命,知道打仗是人命关天。“以战则胜”,各本如此,唯傅本作“以陈则正”。

“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是说,老天要成就谁,就会以慈爱为城垣,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建”,今本作“救”。“垣”,今本作“卫”,卫与回为通假字,或由亘讹回,又读为卫,或以含义相近而换字。

————————————————————

(1)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325—3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