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5.18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今本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授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大义】

《老子》论德,是以养生、护生为说。作者用赤子打比方,说最有德的人,就像刚生下来的小孩,生命力最旺盛。古人相信,命大的小孩,就连毒虫猛兽都无法伤害。他们骨弱筋柔,但小拳头(拇指握于四指内)却握得很紧;不知男女交合之事,小鸡鸡却会勃起。这是因为他们的精气太充足。他们整天扯着嗓子啼哭,也不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他们的呼吸太和谐。懂得和谐才叫正常,懂得正常才叫高明。相反,不循自然之理,人为拔高生存质量,叫反常;以意使气,叫逞强。所有事物,都是发展壮大就会走向衰落,这叫不符合道。不符合道的事都不会长久。(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讨论】

此章有简本。

“赤子”,刚生下来的小孩是粉红色。古人常以赤子比喻百姓。如《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马王堆帛书《十问》也用“赤子”作男阴的隐语。

“蜂虿虺蛇弗螫”,“蜂”,是马蜂、蜜蜂一类昆虫;“虿”音chài,蝎子,字从万,万字的繁体本身,就是蝎子的象形,虿的本字就是万(繁体作萬);“虺”音huǐ,是小蛇或蜥蜴;“螫”音shì,是指毒虫刺咬。蜂虿以尾钩蜇人,虺蛇以毒牙咬人,这里一律叫“螫”。这句话,简本写法比较复杂,读法相当“虺虿虫蛇弗螫”。(1)

“攫鸟猛兽弗搏”,“攫鸟”,是以爪捕食的猛禽,如鹰雕之类;“猛兽”,是虎豹一类动物:“搏”,搏击,简本作“扣”,也是击的意思。

“握固”,小孩虽然骨弱筋柔,手很小,但以身体比例衡量,力气相当大,手握得相当紧。这个词,后来成为道教的术语,如《抱朴子·地真》有“握固守一”。古代行气书和房中书,也有这个词,是指控制呼吸和控制射精的技术。

“牝牡之会”,指男女交媾。简本、今本均作“合”。性交,古人叫“合阴阳”,马王堆帛书有《合阴阳》。

“朘怒”,指小孩的生殖器经常会自动勃起。内蒙老乡,常用此物比喻一说就恼,动不动就跟别人起急的人,他们的说法是“小孩的鸡巴——戏不得”,这就是“朘怒”。“朘”音zuī,傅本同,简本作“”,河本、景福碑作“”,王本作“全”,《说文新附·肉部》有这个字,意思是“赤子阴”。马王堆帛书《十问》有“竣(朘)精”、“竣(朘)气”和“赤子”,都指男性生殖器。字亦作“最”或“”,又见马王堆帛书《养生方》和《五十二病方》。

“精之至也”,指小孩的精气,也叫元阳。

“号而不嚘”,“号”音háo,即号啕大哭的号,是扯着嗓子大哭;“嚘”音yōu,《说文·口部》以为“气未定貌”,《玉篇·口部》以为“气逆”,这里指赤子哭起来,一直哭很长时间都不会上气不接下气。“嚘”,简本作“憂”,河本作“哑”,王本作“嘎”(音shà,是嘶哑之义),傅本作“”。《庄子·庚桑楚》:“终日嗥而嗌不嘎”,或即王本所据。但“嘎”,从简本、帛书本看,应是“嚘”字之误。“哑”又从“嘎”误。

“和之至也”,指小孩哭的时候,气很和谐,而不是说他(或她)的哭声很和谐。小孩哭起来,很远都能听到,是分贝很高的噪音,据说超过电风钻钻马路。

“益生曰祥”,生不可益,亦不可损,当顺其自然。“益生”,是人为拔高生,有如揠苗助长,欲益反损。“祥”,是妖祥,古人所谓妖祥,是泛指一切反常怪异的现象,古人也叫灾异。

“心使气曰强”,古代养生,很重视气,认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心使气”,以意使气,不循自然。不循自然,也会伤人。《老子》提到气,还有第10、42章。

“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小孩,生命力最旺盛,地震和空难的幸存者往往是小孩。他们的特点是不壮,一壮起来,就会衰老。老了,就会逼近死亡。“益生”就是求壮,求壮属于“不道”,“不道”就会早死。

以上,作者对小孩的生命力有生动描写,观察很细致。古代各国,埃及、以色列、罗马和中国,很多国家都有弃婴传说。周人的始祖弃,就是以此得名。我们老家给小孩起名叫“买成”,也是以买回弃婴为吉祥。《老子》赞美小孩,赞美妇女,道理根深刻。小孩,表面很柔弱,但生命力比大人强;女人,表面很柔弱,也比男人强。女人比男人活得长,更能适应恶劣环境。

————————————————————

(1)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