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5.2 第三十九章

第三十九章(今本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毋以清将恐裂,谓地毋以宁将恐废,谓神毋以灵将恐歇,谓谷毋以盈将恐竭,谓侯王毋以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贱之本欤?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

【大义】

《老子》以“一”喻道,说“天”、“地”、“神”(鬼神)、“谷”(一切空虚的东西)、“侯王”,什么都离不开“一”。比如“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唯我独尊,为天下主宰,就是天下的“一”。但作者说,高贵必以低贱为本,侯王自称“孤、寡、不榖”,就是以低贱为本。它说,追求过多的名誉,就等于没有名誉,与其高贵如玉,不如低贱如石。(玉不如石)

【讨论】

“一”,指道。

“谷得一以盈”,谷是空虚之处。此下,河本、王本和傅本多出“万物得一以生”,但严本没有这句。

“正”,河本、严本同,傅本、王本作“贞”,为通假字。

“其致之也”,是表示结果。乙本脱“之”字。

下面的五句话,“毋”,今本作“无”。

“谓谷毋以盈将恐竭”,此句下,河本、王本、傅本多出“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但严本没有这句。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古书引用,往往把“必”字放在“贵”、“高”下,如《战国策·齐策四》、《淮南子》的《道应》、《原道》、《文子·道原》,今本往往无“必”字,但河本有之,也是放在“贵”、“高”下。

“孤、寡、不榖”,孤、寡是孤零零一个人,光棍一条,不榖是不善(或说没人养)。这些都是古代君王的谦词,西周金文,周王常称“余一人”,春秋战国,则称孤家寡人。我们要注意,这种谦虚,后面掩盖的是绝对权力。“余一人”是权力中心,就像太一,高居宇宙的中心,孤立是孤立,权力大得不得了。

“此其贱之本欤?非也”,意思是贵为贱的本吗?答案是相反。后两句,傅本作“是其以贱为本也?非也”,加了“以”字,河本、王本作“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也”,还加了否定词。

“故致数誉无誉”,追求过多的荣誉,等于没有荣誉。

“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琭琭”,音lùlù,是玉的样子。此句是说不欲高贵如玉。

“硌硌若石”,“硌硌”音luòluò,是石的样子。此句是说宁愿低贱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