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4.28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今本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日)〔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大义】

这是讲立德。《老子》拿婴儿打比方,这是第二回。它说,“恒德”,即最大的德,就是回到婴儿态。婴儿态,就是无知无识,无所作为。作者说话,故意反“常识”;雌和雄,它挑雌;山陵溪谷,他挑溪谷;清白和有污点,他挑有污点。作者认为,“恒德”就是返朴归真,守着大道,千万不要发展,只要一发展,道就破散。破散了,怎么办?还要回到道,也就是永恒无极,没有终点和结束的东西。圣人设官分职,有如把木材打成家具,家具做好了,材料也就不存在。但圣人还要把这种分工纳之于道,你分我不分,大权还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就像高明的裁缝,自己不动手裁剪,靠伙计干。(回到婴儿态)

【讨论】

“知其雄,守其雌”,是明知什么强,宁守其弱。《说苑·敬慎》引《金人铭》有“执雌持之”语(又见《孔子家语·观周》),与此相近。(1)

“天下溪”,是雌,它是模仿玄牝,比喻至德。

“恒德”,是至德。“玄德”(第10、51、65章)、“孔德”(第21章)、“广德”(第40章)、“建德”(第40章)是类似叫法。

“婴儿”,也是柔弱者,比喻至德。

“知其(日)〔白〕,守其辱”,第三字,甲本作“日”,乙本作“白”,“日”是“白”之误;“辱”同,音rǔ,是黑垢的意思,不是荣辱之辱。第40章:“大白如辱”,白、辱相对,也是这样读,都是白、黑相对。今本作“荣”,是以荣、辱相对。《淮南子·道应》“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或即所本。

“天下谷”,犹“天下溪”。

“朴”,也是比喻道。未经剖分加工的木材叫朴,未经剖分加工的玉材叫璞。

“知其〔白〕,守其黑”,和上文的“知其(日)〔白〕,守其辱”互文有别,意思是一样的。甲本脱“白”字,乙本有,此句和上“知其(日)〔白〕,守其辱”有点重复,故今本把上“知其(日)〔白〕,守其辱”改为“知其荣,守其辱”。今本的顺序也不同,它是把“知其(日)〔白〕,守其辱”节放在“知其〔白〕,守其黑”后。

“天下式”,天下的标准和模范。古代相马的模型叫马式,占卜天时的工具叫式盘,都是取于这类含义。参看第65章;“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恒德不忒”,“忒”,原作“贷”,河本、王本、傅本作“忒”,这里读为“忒”。想本同帛书本,亦作“贷”,不破读,以成其曲说,注云:“知守黑者,道德常在,不从人贷,必当偿之,不如自有也。行《玄女经》、龚子、容成之法,悉欲贷,何人主当贷若者乎?故令不得也。唯有自守,绝心闭念者,大无极也。”

“朴散则为器”,朴是原材料,一旦被加工,就变成了器。

“圣人用则为官长”,圣人治理天下,不是事必躬亲,靠自己干,而是设官分职,靠百官替他干。百官各司其职,犹朴散而为器,道是散了,但圣人把它收拢,还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制无割”,这里的“制”不是制造或治理的意思,而是读为製,製是裁衣,此句是说,真正高明的裁缝,绝不自己动手裁剪,而是靠伙计替他干。

————————————————————

(1) 郑良树《〈金人铭〉与〈老子〉》,收入他的《诸子著作年代考》,1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