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4.26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今本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超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大义】

道贵重、静。“重”是老成持重的重,“静”是闹中取静的静。(老成持重,闹中取静)

【讨论】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与轻相反,静与躁相反,多言多动,是为躁。根是作为根本的一方,君是作为支配的一方。

“辎重”,运送物资装备的车叫辎车、重车。军队开拔,战车在前,辎重在后。战车是马车,比较轻疾;辎车、重车是牛车,比较笨重。《孙子·军争》:“是故军无辎重则亡……”

“环观”,即围观。今本作“荣观”。“荣观”即营观,营者萦绕,与环同义。

“燕处则超若”,“燕处”即安处,“超若”即超然。傅本“燕”作“宴”。燕国的燕,古文字作匽,它所从的妟,表面从女,其实从安。安字下面的女字,右下往往加一撇,就是为了区别于一般的女字,所以也可以写成晏子的晏。战国楚简,往往把这种省去宀旁带饰笔的女字当焉字用,而把保留宀旁的这个字当安字用。妟或晏,有两种解释,一种训清,是海清河晏的晏,天清气朗的晏;一种训晚训暮,是天黑将息的晏。

“若何万乘之王”,“若何”,河本、王本作“奈何”,傅本作“如之何”,意思相似;“万乘之王”的“王”,今本作“主”。春秋战国,人们是以兵车数量表示国力。春秋时期,千乘之主已经是大国之君,但春秋晚期,各国的兵车已超出此限。如晋、楚二国,兵车可以达到4000辆以上,战国时期,更有“万乘之主”和“万乘之王”的说法。东周列国,楚国称王最早,从春秋到战国,一直称王。《老子》是楚书,称“万乘之王”很合适。

“而以身轻于天下”,《老子》贵身,以身为重,重于天下。若轻其身于天下,自然是失去根本。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本”,《韩非子·喻老》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