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4.13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今本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大义】

《老子》贵身,认为身体最重要,比天下都重要,宠辱得失,皆身外之物,不值得大惊小怪。(身体比天下还重要)

【讨论】

此章有简本。

这段话,反复使用“若”字。这个字,古书有如同、以至、乃、则等义,随文而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简本前面有“人”字,意思是常人往往“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是光荣,“辱”是耻辱。宠辱是外界对你的评价,应该置之度外,被人夸是意外,被人骂也是意外,别往心里去,但一般人不是这样,总是受宠若惊,受辱也若惊,患得患失,想得宠,怕受辱,把这些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好像和身体一样重要。这里的“若”是如同之义。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是解释“宠辱若惊”。宠和辱相反,宠也好,辱也好,都是身外之物,但作者说,首先要能看破宠。常人总是希望得宠,害怕失宠,其实宠才最不重要,属于“下”。“宠之为下”,河本作“何谓宠辱?辱为下”,想本作“何谓宠辱为下”。(1)“是谓宠辱若惊”,简本无“若”字。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这是解释“贵大患若身”。作者指出,人生与忧患俱来,你要想清楚,大患和身体总是在一块儿,只要有身体,就会有生老病死,四大烦恼,以及其他不愉快。人类历史,一直是苦难史,我说这类话,不是太悲观。其实,人生太完满,也是大遗憾。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这段话的意思是,只有把“为身”(伺候身体)看得比“为天下”(伺候天下)还重要,或只有喜欢把身体当天下一样看待,才能把天下交给你,上下互文,彼此平行。“若”和“如”,古书经常换用,简本和王弼本,上下两处都作“若”。“托”和“寄”,简本作“托”和“去”(原有旁),如果“去”是去掉,这两句话的意思就大不一样,等于说,视身重于天下,可以托天下;视身同于天下,不妨去天下。但“去”也有可能是通假字(去是溪母鱼部字,寄是见母歌部字,古音相近)。这两个字,今本顺序不同,或“寄”在前而“托”在后,或“托”在前而“寄”在后,古书引文也往往如此。这里的“若”是乃、则之义。

此章,重点是讲贵身,《庄子·让王》说,“道之真,以治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吕氏春秋·贵生》也有这段话,“治身”作“持身”。这是最典型的道家思想。它贵身,不是贵修身,而是贵养生(或摄生、护生),认为治国是养生的延续,治天下是养生家玩剩下的垃圾。

人常常忘记他们过于熟悉的东西。身体对人最重要,但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身体。只有当它的零件坏了,才会猛然想起,它对我们多重要。那时,你会觉得,吃喝拉撒睡,只要能正常活着,就是莫大幸福。

————————————————————

(1) 河本、想本是同一系统,两者相近。王卡点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于“辱为下”上补“宠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