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1.4.5 第五章

第五章(今本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大义】

天地是无情无义的,它把万物当作草扎的狗,用完就扔了。圣人对百姓也是如此,并不对谁特别好,对谁特别坏。天地之间,就像鼓风的皮囊,你一拉,里面空了,它就进气,你一推,里面实了,它就出气。人生天地间,不要东跑西颠乱打听,而是尽量守着空虚。听进的东西太多,会让头脑装得太满。太满,就装不进去了。(天地像个大风箱)

【讨论】

“天地不仁”,即下第81章所谓的“天道无亲”。

“圣人不仁”,古代的圣人是尧、舜一类人物,其实是名王圣主。圣人是听人,即所谓听治之人。孔子说自己“六十而耳顺”(《为政》2.4),耳顺是一种接近于圣的境界。天地拿万物当摆设,统治者也拿百姓当摆设。

“刍狗”,草扎的狗,相当今农村葬礼用的纸人纸马。丧事一结束,就扔了。(1)

“橐籥”,音tuó yuè,“橐”是囊,“籥”是管,即一种带风管的皮囊,古代的鼓风设备,类似风箱。天地好像大风箱,你一拉,里面空了,外面的气才能朝里走;你一推,里面的气反而朝外走。作者的意思是,还是空点好。

“屈”,读jué,是竭的意思。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多闻”是多打听,“守于中”是守其虚。作者主张绝智去欲,认为学得太多,懂得太多,头脑装不下,还不如无知一点好,就像饥饿才有好胃口。“多闻”,想本同。河本、王本、傅本作“多言”。闻是听,言是说,完全不一样。古文字,听和声、圣有关,闻和问有关。听字和问字,都是秦汉才流行,早期没有。听和闻不同,听是倾听或聆听,往往居高临下,如“听政”、“听讼”的“听”都是如此。闻不是这样,它是访问和打听,主动求知。“多言”是多教,从里往外输出;“多闻”是多学,从外向里输入,意思正好相反。第20章“绝学无忧”是类似说法。《说苑·敬慎》引《金人铭》,其中有“无多言,多言多败”等语(又见《孔子家语·观周》),就是戒多言。(2)

《老子》称引前人,多称“圣人”,不知所据何人之言,是否有书,可考者,只有《金人铭》。这类暗合,除去此章,还有第28、42、66、79章。《金人铭》,与《逸周书》、《大戴礼·武王践阼》引《席铭》、《楹铭》和《太公之》佚文有关,应属“《周书》阴谋”类的古之遗言。《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的“道家”类是把《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筦子》一类书列在《老子》之前,把这类讲“政治阴谋”的书当道家著作。

————————————————————

(1) 参看顾颉刚《“刍狗”》,收入他写的《史林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174—175页。

(2) 郑良树《〈金人铭〉与〈老子〉》,收入他的《诸子著作年代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1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