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 二十 我们从《论语》学什么

二十 我们从《论语》学什么

古人读《论语》,最大毛病是崇圣卫道,特别是宋以来。义理派和考据派,大胆假设也好,小心求证也好,都有这个毛病。(1)照理说,他们的禁忌,今人不该有,但现在风气很不好,不但崇圣卫道,老毛病又犯,还束书不观,光问有什么用。

孔子不是摆设,《论语》不是工具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刍狗”是什么?就是用草扎的狗,用来祭奠,祭完就扔了。套用《老子》的话,我们也可以说,“学者不仁,以孔子为刍狗”。刍狗就是摆设,临时借来用一用。

百姓对孔子无知,受学者误导,除了崇,除了用,不知其他,这不怨他们。要怨也是怨学者。学者不像话。

工具,古人叫器。器,当然很重要。比如“器之”(《子路》13.25),是特别重视,特别看重你。

器有大器和小器。管仲是治世之能臣,但孔子说,“管仲之器小哉”(《八佾》3.22),嫌他器量不够大。

孔门弟子,子贡最能干,他问孔子对他怎么看。孔子说,你也就是个“器”吧。子贡问什么器?孔子说,“瑚琏”呗(《公冶长》5.4)。瑚琏,是一种装饭的盒子,很贵重。孔子认为,子贡能干,只是器,就算大器,也是器。孔子说,“君子不器”(《为政》2.12),他追求的是“道”。

现在,追求“器”的,都是拿孔子当吃饭家伙,无论吃政治饭的,还是吃道德饭的(还有吃宗教饭的),谁都拿他说事。难怪有人说,“孔家店是粮食店”,这个店倒了,我们就没饭吃。(2)

“学以致用”不是“学以致庸”

世人读书,急功近利,这点,我深有体会。一次是恍如昨日的“文革”,一次是去古未远的现在。当时闹批孔,现在闹尊孔,都这么读。他们中,不少人,上点年纪的,哪趟车都没落下,干脆就是同一拨,不信你去查查。

如今是“后文革”时代,距离“文革”,已经三十年。当年的人都垂垂老矣,但思想的惯性还在。不管什么书,谁都是上来就问,读它有什么用,特别是现在的栋梁,各种领袖班和总裁班的学员,他们开口就是这类问题。

读《易经》,是学算命(算股票,算官运)。读《孙子》,是学诡计(管理员工,决胜商场);我们从《论语》学什么?也是小到抚慰心灵,大到拯救世界。(3)

就连读书人,官瘾发作,政治依赖症难除,也少不了这一口。谁让我们有文人议政、参政的“光荣传统”呢!

往事:活学活用的危害

往事如烟,有位住在西湖岸边、保俶塔下的老将军回忆:1959年,庐山会议后,毛主席到处奔走,跟军队的领导同志打招呼,要他们拥戴新上任的国防部长,也就是后来的林副主席。毛主席说,林彪同志有一大优点,就是概括能力极强。

我读过一点战史,林彪确实有这个特点,他很会编口诀。比如他在东北,就总结过“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这种带号码、三四字一句的话,朗朗上口,易于记诵。读古书,我发现,先秦诸子干禄,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一种很聪明的讲话方式。

林彪是懂得群众心理和领导心理的人。他认为,学《毛选》,四本太厚,少则得,多则惑,于是有《毛主席语录》。

他提倡的学习方法是:

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这是吃透了政治思想工作的要领。宋代读兵书,废注,只读白文,也是类似考虑。

可是,我必须指出,中国的古书,不能这样读。别人,我管不了,起码在学校里,起码在我的课堂里,不能这样读。

道理很简单,学术不是政治。

对我来说,孔子是历史人物,说千道万,首先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你的一切议论,你的一切发挥,都要有历史根据。没有历史根据,瞎编胡说,骗别人可以,骗我不行。(4)

“文革”的当,不能再上。

人文学术都是以无用为用

我们不要忘记,孔子是人文学者。他对中国有一大贡献,就是保存古典文化。

孔子传授的古典文化是什么?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全是文、史、哲三科的东西。这些书讲什么?都是人文学术。

现在时髦讲“人文”,什么都贴这个标签,就跟卖橘子似的,金光闪闪,每个都贴上一小片,意思是质量上乘,很好吃,快来买。其真实含义反倒晦而不明。其实,人文学术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不装神弄鬼,第二不同于自然科学,第三不同于社会科学。我们对孔老夫子,怎么反而不讲“人文关怀”?

历史文献不当历史文献读,人文学术不当人文学术讲,离题万里十八扯,跟孔子有什么关系?跟《论语》有什么关系?

我是研究人文学术的。人文学术的特点是什么?俩字:无用。《水浒传》上的那位,智多星——吴用,聪明就聪明在无用。如果非说有什么用,那也是老子和庄子讲的,以无用为用。

古有《春秋》断狱、《河渠书》打井,“文革”那阵儿,也有用哲学养猪、打乒乓球。(5)怎么大家都忘了?

当下尊孔的三副面孔

现在读《论语》,有三种读法,三种读法下的孔子,有三种面孔。

第一是立教,先谋“中国三教儒为首”,树立孔子在中国的绝对精神统治地位;再图“世界三教儒为首”,树立孔子在世界上的绝对精神统治地位。他们是拿孔子当儒教的教主。这种教,民国初年,早就有人立(康有为、陈焕章),拥护者寥寥,民国政府都不曾批准。新中国成立,宗教事务管理局,有佛教、道教,一大堆教,同样没有这个教。我就不信,中国会立这个教,而且还是国教。

第二是立宪,祖述孔孟颜曾,宪章程朱陆王,重新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国是儒家社会主义(或儒家其他什么主义)。他们是拿孔子当国家的象征。他们说,经济、政治的蛋糕,香喷喷,已经做好,上面缺的只是道德奶油。主张富国强兵,关心大国崛起的,甭管学哪国,都迷孔子。但我就不信,中国的宪法,将来会这么定义。

一种是道德重建,教人励志,劝人学好,用《论语》代替《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毛主席语录》、“老三篇”。他们是拿孔子当中国的道德源泉。道德重建,借助孔子(其实是程朱陆王),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七十多年前,中国最乱,早就有人这么干。运动发起者不是别人,正是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夫妇(他们都信基督教)。这个运动叫新生活运动,励志是从军人抓起。后来的中国怎么样?大家的道德提高了吗?没有。(6)

立教最荒唐

近代尊孔,都是打传统旗号,传统多是假传统,比如立教。

第一,孔子是精英本位,绝不是大众英雄,他没有群众基础。我们要知道,汉代为儒家平反,并不是为了安抚大众,而是为了安抚读书人。鲁迅说,孔子和大众,本无关系。中国文庙再多,只到县一级。村里供的是文昌。大众关心的只是,谁家的孩子考得上。考试是奔精英是奔官,不是往庙里跑。没有大众,宗教立在什么上?

第二,孔子不语怪力,罕言性命,重人事,胜鬼神,他是个比较理性的人。你要拉他当教主,这不是满拧?当年,利玛窦来中国,他都看得很清楚。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中国的上流社会,和愚夫愚妇相反,他们的宗教感非常淡薄。现在的西方,不信教的也主要在大学里边。我们要弘扬传统,也该弘扬这个传统。

说实话,立教是中国近代的闹剧,要谈传统,它最不沾边。

中国的传统是什么?前面讲过,是政教分离,政治大一统,宗教多元化。西方的传统正好相反。

南海圣人康有为,环游世界五大洲(他有个印,就是吹这个),最受刺激是什么?是鬼子打我们,不光靠船坚炮利,还有他们的教。于是,他恍然大悟,没有宗教怎么行?

可是,话说回来。西方固然重教,但他们的文艺复兴,他们的启蒙运动,他们的宗教改革,费尽移山心力,干什么?不就是为了解构中世纪,达到政教分离,宗教多元化吗?这不正是我们的传统吗?怎么我们反而转回去了?

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中国的专制主义是政治大一统,西方的专制主义是宗教大一统,两种专制主义,都是束缚自由的东西(后者束缚的,更是精神自由)。

把儒学立为国教,对中国有什么好处?特别是于思想自由。

外王没了,内圣怎么办?

中国的读书人,最爱讲修齐治平、内圣外王,读书读到头,一定要搞政治,参加高层管理。(7)18世纪,这套玩意儿,西方迷过,以为中国就是他们的乌托邦,中国的皇帝就是他们的哲学王。19世纪,他们已经放弃,我们还在吹,一吹就是二百年。

中国被西化,技术是第一步,其次是制度,再次是思想。“东方之道德”,只是最后的堡垒。《新儒家宣言》,它的作者说,西方的价值观,民主自由,我们拥护,我们不是拆台,而是补台。外王,他们不争了,西化就西化,随他去吧。但反过来,他们更加强调,西方要放下架子,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的五大精神。为什么?原来,它要保留的只是内圣,就像中医,丢了地盘,最终还要领导西医——在理论上指导西医。西方的外王,还得靠咱们指方向。

孔子不能治国平天下,很明显。我已经讲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个荒诞的传说。放在现在,更荒唐。

现在,有人大谈文艺复兴。什么文艺复兴,全是托古改制,康圣人的改制。人家文艺复兴,是破宗教专制,我们干什么?反而往回转。

中国,信仰迷失,理想真空,拿什么替代,很多人都以为,当然是孔子。离开孔子,谁也没有号召力,只好拿他代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现在的孔子,真是左右逢源。谁说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他们都有人拉孔子演戏。(8)

荒唐就怕对比。现在的文化气候,和1980年代不同,何止不同,完全是相反。大家把祖宗痛骂一通,全都吃了后悔药,痛定思痛,还是祖宗好。(9)

传统文化产业化,已经不光是说说。桃三杏四梨五年,祖宗当年能卖钱。祖宗,多少钱一斤?才是兴奋点。(10)

道德就像白开水

孔子可以当教主,孔子可以治天下,这样的话,很多人并不相信。但很多人都相信,道德之树常青。劝人学好,难道你也反对?

道德当然有用,我不反对,但问题是有多大用。

道德有用,主要是非常通用,放之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讲道德,讲法都差不多。有人说,世界宗教大一统,就是建在这个沙滩上。没有谁说,我是不讲道德的。咱们中国教人学好,人家外国也没教人学坏。但通用的东西都很抽象。比如,讲信用好不好?当然好;讲勇敢好不好?当然好。但要看你对谁讲信用,你要勇于做什么。具体干什么,它可管不了。

所以,一碰上这类问题,孔子就头大。他得就事论事,临时限定。比如信,大信,他要讲,小信就不一定,什么时候讲大信,什么时候讲小信,学问大了;勇也是如此,见义勇为可以,但义是什么,还得补充说明。比如犯上作乱,你就是再勇,也不行。他说,这不是勇。

没道德,是因为不讲道德,讲就有,不讲就没有。这是倒果为因。越是乱世,才越讲道德。这是规律。但道德对乱世最没用,不但没用,还徒增虚伪。

所以我说,道德就像白开水。

白开水,所有人,都要喝。不喝水,会死人。但白开水不能当饭吃。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得吃饭,不能光枕着胳膊喝凉水。当药吃,它也不灵。你非说,这就是药,那也是精神安慰,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说成万应灵丹,那就过了。

政治是全社会的活动,道德不一样,是用于小社群。古人的说法,主要是处理父兄、婚媾、朋友一类关系。在生活中,我们最容易犯错误,就是分不清大道理和小道理。比如,你跟朋友打交道,跟家里人相处,弄得全跟做买卖、办外交一样,那不是找骂;同样,你拿个人好恶、朋友关系、亲戚关系搞政治,也不像话。太不像话的,还得逮捕法办。

孔子的想法,好像很合理。没有小,焉有大,任何大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都是来自具体的人。只要从小处做起,从道德抓起,就什么都能理顺。其实,这是第二种错误。

用道德讲历史,总是越讲越乱。好人坏人的故事,小孩大人都爱听,但这不是历史。

孔子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孔子的价值主要有三点,不是作为道德先生,不是作为政治家,不是作为宗教领袖:(11)

第一,孔子是当时学问最大的人。他是学者和教育家,他对文化有贡献。历史上,很多保守主义者,他们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对文化有贡献。我们应该感谢他,不光感谢他,还要感谢他的失败。很多人,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未必会死心塌地做学问。孔子也是这样。如果他一直坐在官位上,他还有时间做学问、带学生吗?未必。过去,“文革”批孔,大家都说,孔子最难批,就是他对学术、教育的贡献。这个贡献批不倒。

第二,孔子是社会批评家。他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都是社会批评家,他们说,天下无道,当时的世界很糟糕。这是事实,他的批评,本身没有错。孔子当时,主要不满,是集中在两点,一是无道德,二是无秩序。所以,他要大讲德和礼。这样的批评,好像是对症下药,其实是文不对题,他的解决方案,也全不可行。后来的几位,比他更激烈,讨论更务实,(12)但他是带头人。

第三,孔子是百家争鸣的开启者。我们都知道,先秦学术最辉煌,是它的子学,如果说两汉是经学时代,这一时期就是子学时代。当时,经学是子学的一部分。我以为,孔子的最大贡献,是他当了箭靶子。墨家批评他,道家批评他,先秦诸子,谁都批评他,这样才有百家争鸣,才有思想上的空前自由,才有学术上的空前繁荣,才有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汉代,定学术于一尊,儒家的地位倒是突出了,但先秦的辉煌也从此结束。

这三条,都是孔子的价值所在。但要我挑,是最后这一条:他是众矢之的。

我最喜欢的十段话

孔子是知识分子。我对他的最大尊重,是拿他当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天职,不是煽动群众,假造民意,劝说领导,替他们拿主意,开药方,而是力排众议,讲真话。

读《论语》,我最喜欢的话是下面十条:

(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5.25)

(2)子曰:“衣敝组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欤)。‘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罕》9.27)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12.16)〔参看《阳货》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

(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15.23)

(5)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13.24)

(6)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15.28)

(7)子曰:“乡原(愿),德之贼也。”(《阳货》17.13)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2.14)

(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15.22)〔参看《述而》7.31:“(陈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26)

这十条,都是针对知识分子。孔子反对虚伪,我喜欢。孔子主张与人为善,尽量体谅别人,防止对人有偏见,我喜欢。孔子反对乡愿,好恶不以舆论为转移,我喜欢。孔子反对拉帮结派,我喜欢。孔子强调独立不阿,我喜欢。特别是最后五条。

————————————————————

(1) 我读《论语》,是以程树德的《论语集释》作基础。他读《论语》,是考据义理并重,我也如此。大家翻开我的书,当不难发现,我所引据,都是不问汉宋,兼收并蓄。有人不看书,上来就说,我是考据派,我是古文经学派,我是抹杀宋代学术,这都是瞎说。

(2) 2007年9月13日,打开电视,阳光卫视办的“茶馆论风骚”,有两位香港才子正在谈孔子。他们说,孔子嘛,完全可以“再用用”,英文有个说法,叫recycle(废物的循环再造和再利用,美国的垃圾箱上有这个字)。说到兴头,还拿孔子打比方,说孔子就像我们的爷爷和爸爸,反孔就像反爷爷、反爸爸,只有青春期躁动,荷尔蒙分泌太多,才干这种傻事。真逗。

(3) 这个暑假,我接到不少电话,都是邀我讲课。我到这种班讲过课,发现大同小异,兴趣基本一样。除上面这些,各种迷信,也是兴奋点。他们只想听他们想听的而已,此外都是多余,故每每要我“联系买际”。我的“联系买际”是什么?首先就是给他们泼凉水。但杯水车薪,管什么用。

(4) 只要是人,都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他们说,李零把孔子送进了历史博物馆,但孔子是俺们心中的红太阳,他还活在当代,活在俺们心里。这是典型的宗教话语。

(5) 学者幼稚病的主要特点是,读书再多,摆脱不了入戏感,写大人物,自己就成了大人物,自我发功,自我感动。现在的哲学系,似可改名儒学系或理学系(有人建议叫经子系)。很多讲哲学的,名曰形而上,买为形而下,从哲学到政治,是坐直通车。中国养生术,吃什么补什么,他们也是这样。研究儒家就成了儒家,研究道家就成了道家,好像演员进入角色。如果天底下,大家都这么搞学问,学兽医的怎么办?

(6) “五四”导致传统文化断裂说、传统文化独存港台说,亚洲四小龙是靠孔子发财说,都是源于港台(也包括港台出身侨居海外的某些华裔学者)。事实上,亚洲四小龙是靠傍美国,发战争财,跟孔子有什么关系?这都是神话。

(7) 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常犯一个错误,就是分不清政治和学术:不是把政治学术化,就是把学术政治化。一误学术,二误政治,两样都不可取。书生误国,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8) 中国的左派只是半拉左派,中国的右派只是半拉右派。右派想的是,孔子可以反共。左派想的是,孔子可以反帝。他们各有所图,却终于想到了一块儿。

(9) 有位媒体人问我,1980年代,大家怨天尤人骂祖宗,你反对;现在,大家搞国学热,你也反对,你不觉得自相矛盾吗?这位老兄真奇怪,从骂祖宗到卖祖宗,他不觉得自相矛盾,我两种都批,他倒觉得自相矛盾,我能跟他说什么?

(10) 把全国人民的衣服都换成汉服,能赚多少钱?把全国的小孩都送进孟母学校,能赚多少钱?把全国各地的祖宗都开发出来(比如按百家姓,把各姓宗祠办成一个祖宗托拉斯,叫黄帝大宗祠),搞祭奠活动,能赚多少钱?更不用说,把这些买卖推向全世界。

(11) 我本以为,孔子的书还在,尊也好,批也好,总得读原书。我错了。我发现,大讲道德重建的人,大讲文艺复兴的人,大讲大国崛起的人,他们对原书,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也是孔子以后的解释,宋明理学加新儒家,学问空疏到只剩政治口号。

(12) 比他年代晚,《墨子》也好,《老子》也好,《孟子》也好,态度都比他激烈。战国时期,情况更糟,问题已经不是贵族圈里的瞎胡闹,而是民不聊生,大家的生存都成问题。比如反战,就是他们的共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