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剧说汇
1.5.3 渴望“公正的剧评”——读周信芳先生一篇佚文

渴望“公正的剧评”
——读周信芳先生一篇佚文

1959年12月,周先生在《周信芳戏剧散论》跋文中说,他还有数量相当大的文章散见于旧报刊,“目前是难于查找了”。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印《周信芳文集》时,对周的旧文也未顾上查找,故卷末所附之《周信芳文章篇目索引》,旧文部分仍是《周信芳戏剧散论》已收编的那些篇。笔者为了想对周作点研究,趁赴沪祝贺天蟾京剧中心成立之便,在上海图书馆匆匆翻阅了一些旧报刊,居然找到两篇未见著录的佚文。现把其中一篇——《剧史剧照剧评的重要》,稍作修订,建议《中国文化报》重予发表,作为对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

此文原载梅花馆主(郑子褒)主编的《半月戏剧》第六卷第一期。该刊创办于1937年6月,是抗日战争时期以京剧为主的重要戏曲刊物之一。出至五卷九期停刊。1946年11月复刊时,周信芳撰文致贺,并就加强剧史研究、征集南北珍贵剧照、开展“公正的剧评”,谈了一些感想和建议。

近代剧评的兴起,与京剧的盛行可以说是同步的。半个世纪前的京剧,既是民族艺术又是流行艺术。大小报纸几乎无不设有剧评专栏或副刊,且有许多专门戏剧刊物。这对普及京剧知识,陶冶观众情趣,提高演艺水平,推动理论研究,无疑起过很大作用。但其中流弊也不少。周在文章中说:“我是个中国伶人,一向是受批评的。”的确,他在开创麒派艺术的过程中,很少获得舆论支持,而是“长期间受到文字上的讽刺和言语中的嘲笑”[1]。他是埋头苦干了二三十年,“才达到了大成功大光明的境域”[2]。由于他挨的“骂”多,故对评论中之弊端的感受也格外深切。

剧评能否“公正”是个复杂问题,因为涉及欣赏趣味。剧评家同普通观众一样,会有个人偏爱。拉丁文中有句成语:“谈到趣味无争辩。”人们在欣赏活动中,“对自己的趣味的自豪感,这是审美诚意的最大佐证”[3]。评论之受个人趣味的影响自亦难以避免,也无可厚非。周说:“作为一个普通欣赏者是可以的;论到批评,自宜公正为是。”这是期望评论者超越个人爱好的狭隘性,避免以个人偏爱替代客观标准,更多地“从整个戏剧方面着想”,“方是真正爱好戏剧和提倡戏剧”。这种要求当然也是合理的。

周提出“公正”问题,主要不是针对个人的审美趣味。他摘抄的傅斯年对戏评工作的几段激烈批评,来自1918年10月出版的《新青年》五卷四号《戏剧改良各面观》一文,相隔已二十八年。周问:“试看以上的几段,如今是否还有一部分评论是犯着这样的病?”一个评论工作者,如果陷入“竟为金钱所使”,还谈得上审美诚意吗?所谓“党见”即门户之见,宗派主义情绪,在京剧界一直闹得相当厉害,妨碍了相互学习,“分散了伶人团结”。例如,1936年曾有人提出伶界要“除三害”,这“三害”就是指周信芳、程砚秋、马连良[4],都是独辟蹊径,富于创造性的流派创始人。把这样的艺术家当作“害”来“除”,其“党见”之深可想而知了。周呼吁:“对戏剧的新旧取舍,对有才志的青年,不论南北,不分派别,都应鼓励,指导,和善意的严正的指责。”“要完成良好的戏剧,先要有良好的演员。公正的剧评,方是演员的导师。”这些话,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周的文章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怎样看待彩头戏和《劈》、《纺》一类商业性戏剧。改革者常常斥之为“恶形”(或作“恶性”)。周则认为,“这是暮落和新生的桥梁”,是“新的戏剧来临的前夕”难以避免的现象。周本人对这类戏并不满意,但他看出它们“浑杂不清”之中“还蕴藏着不少生气”,适应了观众“求新的意念”;这是“时代的变迁,自然的潮流,保守也保守不住”的。而这类“恶形的戏剧滋长”,实由“正当戏剧发展”受到“阻止”而“助成”的。如果在“改良旧戏剧和创造新戏剧”上有长足的进展,那么,观众不至于“饥不择食”地趋附这类戏了。这同剧评工作也有关系。保守的戏评家往往不体谅改良和创造之艰难,一味讥笑改革是“硬干无益,徒遭失败”,正可阻厄新戏剧的来临而助成恶形戏剧的滋长。因此,“公正的剧评”还应承担这样的任务:“防卫进步的改革运动”。这是周在同一年,在发表这篇文章之前不久,同田汉汉先生的交谈中明确提出来的[5]

评论不是恭维,不是攻讦,而是分析,是发现;是在美中发现不足,在不足中发现美。剧评要做演员的导师,做进步的戏剧改革的防卫,在旧时代不易做到,在新时代也不易做到。周信芳先生的这份期待,对于戏剧评论工作者,是永远、永远的一种激励。

(原载《中国文化报》1994年12月14日)


[1]《周信芳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2]梅花馆主(郑子褒):《我对于麒麟童的认识》,《麒麟童特刊》,1942年2月出版。

[3]〔美国〕乔治·桑塔耶纳:《美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页。

[4]见《戏剧周报》第1卷第2期,1936年10月17日出版。

[5]田汉:《周信芳先生与平剧改革运动》,《文萃》第50期,1946年10月3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