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国的奥秘:用《易经》的观点读透《三国演义》
1.9.2.5 5.孔明错用马谡失街亭:实践乃成功大义
5.孔明错用马谡失街亭:实践乃成功大义

王平劝过孔明,不能相信马谡的实力,说他平日说得头头是道,好像足智多谋,一旦亲临战场,很可能手足无措。何况马谡从来没有带过兵,缺乏实际作战经验,实在不适宜担当这等重任。孔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以马谡守街亭,如果不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运作,怎么会这样?

马谡的看法,是在山上屯军。王平的意见,则是在路口下寨。马谡坚持,当即分兵五千,要王平自行下寨,并说破了魏军,不能在丞相面前分功。司马懿看到马谡如此安寨,感叹孔明用这样的庸才,如何不误事?

王平将分别安寨的图本,派人送给孔明。一看之下,孔明大叫完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那边司马懿引两路兵围山,断了供水的道路。王平战不过张郃,只得退去。而山上无水,士兵无法饮食,寨中大乱。马谡大怒而斩杀二将,士兵惊恐。司马懿又令人沿山边放火,山上蜀兵愈乱,纷纷逃奔。魏军攻下街亭,蜀军惨败。

马谡失街亭,主要有三个原因,分述如下:

(1)他经常和孔明谈论兵法,有时从白天一直谈到深夜。这让他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兵法比孔明还要高深,至少和孔明不相上下,因而自以为是,不听建议。王平识字不多,马谡根本不将之放在眼里。这种一般人常犯的错误,认为知识水平不高的人,不值得重视,马谡当然很难例外。实际上王平有见识、善于作战,他历来的表现,不在黄忠、魏延之下,只是因为他一向朴实,不为大家所注意。孔明以马谡为主将,用他为副将。如果正副对调,说不定结果不会这么惨。

(2)刘备常用上山驻扎的方式,对马谡产生重大的影响。殊不知能不能掌握水源,才是胜败的关键。山上有水源,饮水不成问题,当然可以驻扎在高山上,占尽地利。街亭是西北干旱地区,山上并无水源。马谡舍水上山,难怪司马懿笑他徒有虚名,实则是庸才。孔明知悉后,也拍案大惊,认为马谡无知,坑陷吾军。这种地形判断的错误,经常发生在只知理论,不能灵活运用的人身上。马谡果然如刘备所言,言过其实,不能大用啊!

(3)面对危难,不能指挥若定。司马懿先命令张郃,引一军挡住王平来路,另外派人断了汲水道路,自己才大驱军马,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马谡挥动红旗,命兵士下山攻击。蜀军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怒斩二将,众军惊恐,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无效而退。司马懿又令人沿山放火,蜀兵无水,又不得食。马谡不知如何是好?驱使残兵杀下山去,幸魏延来救,可是街亭却失掉了。

祸不单行,孔明这一次北伐,误了救援孟达的大好时机,现在又错用马谡,丢掉街亭。就算他事先再三考虑,安排得十分周到,仍旧因马谡的刚愎自用,却又临危不能镇定,造成不败而自行败溃,这实在是始料不及,却又无法补救的一大憾事。刘备生前,孔明料事如神,看起来生龙活虎,无往不利。为什么刘备死后,孔明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初次北伐,便发生这等令人伤心的挫败。如果不从隐秩序的角度来考察,实在很难想象。